分享

雪球投资理财节基金专场——三公子《我的投资理财观》

 妖城主 2017-06-28

刚刚前面五位老师已经跟大家讲到很多的投资方面的策略和想法,所以我觉得在中午的时间让大家来听听我的故事当做一个放松。

我自己其实不是在金融机构上班,也没有在科班出身,我整个投资的经历其实是以一个零基础的小白入门,到现在大概也就是7年的时间。今天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我个人的经历来讲,从2010年到2013年以前不能说是作为理财,就是做了一点存钱的事。但是到2013年到现在四年半的时间涉足一点资金,慢慢找到一点自己的投资策略,这四年时光我个人感觉是一个非常波澜起伏的市场,我经历的惊吓大过我得到的惊喜,第一我性格上相对比较保守,第二在网络上遇到很多的老师。加上运气比较好,我收获相对比较大。这四年多的时间我大概收获了三件事,第一把困境解决了,第二我没有被市场干掉,不仅仅保住了我的本金还有一定的盈余,第三形成了自己的一到投资体系。

我经历了三个阶段,2013—2014年跟风的作业抄作业阶段,2014年2015疯狂过山车的阶段,2016年我疯狂研究投资体系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2013—2014抄作业,很多人都去抄方丈的,我2013—2014年就是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因为我当时是一个小白的身份进场,读了一些理财方面的书,光靠书没有用,就在天涯和雪球开始跟踪很多的大V,就把每一个大V的帖子和内容都整理好,去研究他们的一个投资标的,随着跟踪的大V越来越多,大V人数越来越多,发现一个很神奇的情况,很多大V关注也是类似,他们的一些股票池或者说都是重合的,就把重合点整理出来,归纳成我自己的股票池。这个过程我自己觉得是比较幸运的,第一2013—2014这个阶段是一个好时机,第二我在雪球遇到了比较好的老师,2013年买任何一支蓝筹股拿到现在至少是翻倍的收益。而且那段时间因为市场情绪特别糟糕,比如说钱荒的时候把银行股打到7、8块钱的价格。像之后产生的光大的乌龙指又把券商股的价格压的很低,2014年因为白酒孵化剂事件加上当时国家的一些规定,导致白酒行业几乎遇到了很可怕的寒冬,五粮液是15块钱,茅台的价格直接打到130块钱以下,这是当时我认为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第二是好老师,我指的是雪球上一些非常多的大V,他们提供了很多有深度的帖子,还有非常详尽的研究理财的方式。但是抄作业也会带来几个弊端,我在投资过程中所体会出来的。第一个问题我可能知道买哪些的股票或者说做哪些基金是可以赚钱的,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具体操作它,因为买股票必然会牵扯一个问题就是建仓、调仓,或者股票与股票之间的调整。大V告诉我觉得这支股票处在低谷,但是后面怎么做就没有人手把手的交我。子弹很快就打光,遇到真正好的时候就非常的焦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之前进入证券市场或者说股票和基金市场时,我靠着把我工资积累出来的钱拿出来,大概有二十几万元,很轻易的三四个月这些钱基本都已经买光了,之后出现了钱荒和光大乌龙指的基本上把手头的钱全部都打出去了。等到白酒事件的时候我非常的慌张,我明明知道这是非常好的时机,但是没有钱去买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换股上面不是特别有优势的股票卖掉,置换出现金来买白酒的股票。但是即使这样做手头上的钱也只能买几手。

第一我没钱,第二我很容易瞎买。

到了第二个阶段疯狂过山车的阶段,这个阶段很多朋友如果做股票是记忆犹新,2015年先是起来一波非常可怕的牛市,牛市之后股灾,那个阶段我自己非常的纠结,因为我第一次遇到牛市,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牛市最疯狂的时候,也不知道该买还是该卖,非常的纠结,我觉得这个钱应该怎么办呢?纠结了半天之后我想了一下,做了一个决定,我把手头上当时的保险股还有地产股、银行股,都是涨的不太多,我觉得可能估值不是特别高,就留者,余下涨幅很高的就卖掉,卖掉之后就遇到了股灾1.0、2.0、3.0,整个投资收益缩水的特别严重,这是2015年的走势。

这件事情之后我就开始想,通过2015年的牛市和熊市的转化,我在想我是不是在投资方面有些问题,第一个反思的情况运气还是实力,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工作肯定会发现,这个大V上这件事干好了,干的很漂亮,领导表扬了,我就知道到底是我能力上的表现还是我运气上的表现,大多数人是可以判断出来的。但是在牛市会有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赚钱了,你认为这可能是你的能力,但是事实上你只是瞎蒙买对了一支股票,根本不是你能力的一个体现。而且会带来非常糟糕的负面情况,当你在赚钱的过程当中,你会夸张自己的能力问题之后,就会导致你在后面继续瞎买,最后会产生一个实打实的亏损。

第二个反思,买了一个牛股也不一定会赚钱,这怎么说呢?当时从我身边两个朋友的案例上得到的启发。我第一个朋友他当时是在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的时候去重仓创业板的股票,他嫌赚的不够多,加了杠杆、融了资,觉得涨起来非常爽,看起来他抓了一支特别厉害的牛股,但是股灾的时候跌的非常厉害,他是我身边第一个爆仓的朋友。还有一个朋友他说买到了一支十倍的特别厉害,但是他绝口不提其他的股票,就是发现他怎么回事,他的确抓到了一支牛股,但是这支牛股他买的份额非常少,即便收益率非常高,但是对整个帐户的影响力非常弱,而且会带来什么情况?如果帐户里其他的股票在下跌,其实他的股票本身整个是亏损的。我那个时候意识到,一个人,尤其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想抓住一只牛股在股市赚钱非常难的事情。

第三个反思熊市下现金为王,我在2013、2014年经历过我手头上没有钱买这些东西,到了2015年又很糟糕,又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钱基本上都花光了。暴跌的时候即便是有一些好的股票可以去投资,也没有办法去买。我记得当时在2015年时雪球上有一个老师叫“耐力投资”,他当时做了一个现金组合特别有趣,在暴跌的几个月里,这个组合一直是跑赢雪球90%以上的组合,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建那个组合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在那个情况下现金是多么的值钱。我做了一个统计2017年6月,这个组合还是可以跑赢雪球上62.99%。他说明了什么?第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其实股票未必是他们非常适合的投资方式。也许他们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长期来看更能保值。第二在任何时候,尤其是极端的时候现金非常的重要,可以用来救命的。

这还我刚刚提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面临没钱,第二面临瞎买的问题。到了2016年,我就在思考没钱我要想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瞎买要把这个问题解决,该怎么办呢?没钱就要想着挣钱,就是开源找更多的现金流,补充我的储蓄帐户。瞎买我就想办法建立一个投资体系,去保证我这个投资是在一个合理的、合适、有度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这个时候就要讲到我第二个部分,我的投资理财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我愿意把我的开源的方式称之为管道的故事,为什么起这个题目?大家看那句话,你是提桶者还是管道的建造者,这句话是“当当”一本非常出名的投资理财书叫《管道的故事》当中的一个开篇,一开始讲了一故事,一个兄弟俩,家里都比较穷,就想办法去挣钱,哥哥说我们去挑水吧,河边有水我们挑到村里来,让大家喝上水就可以挣到钱。弟弟想挑水太辛苦,一来出现天灾没有办法挑,没有钱,二来身体不好也没有办法挑,也挣不到钱。弟弟就想我能不能建一个管道,把水可以引到村了,也不会出现天灾、人为的因素。兄弟俩就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哥哥就自己先挑水,他挑不动的时候让儿子去挑水,感觉像一个小型的家庭作坊。但是弟弟花了几年的时间把管道修好了,来似于现在的自来水公司一样。兄弟两个人就随着时间不断的推移,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相反的命运方式。

管道的故事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如果我光靠我工资里面每个月去抠一两千块钱出来买股票,会带来什么问题?就以现在的茅台来说,买一手茅台不到5万块钱人民币,但是如果茅台有一个投资机会,但是需要花两三万的成本,如果一个月抠两三个千块,得要十个月,十个月还有投资机会吗?就没有了。所以我得想办法解决抠钱的问题。第二个我在职场上进行的不是特别的顺利,我就想是不是一辈子只能成为挑水的人,一辈子只能依靠这份工作每个月给我提供的收入,我老了怎么办。如果我在职场上一直处于上班族的状态会严重削弱我的能力,一旦我脱离原来的工作,进入到社会,我会发现没有任何的实力在这个市场上立足,就要重新再学,时间成本非常高,所以开源这个事情是迫在眉睫。

我就花了很长的时间思考开源的整个方式,从现在来看开源其实有一个逻辑,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在那个阶段我尽可能去找我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各种开源的方式,把每一种开源方式的特性做了一个整理,看有哪些开源的方式跟我的能力、我的擅长、我的兴趣爱好相匹配。尤其注重可以产生被动收入的模式,比如说你做兼职、打一个小时的工,就像上班一样付一个小时的钱,但是有没有一种付出,做出一个产品,类似于PPT或者说小玩意之类的东西可以不断的被复制,只要复制出去就实际的产生现金流,这种能够产生被动收入的项目一直是我坚持去寻找的。

等到我找到这几种方式之后就考虑把管道进行维护,能够让它慢慢的从小水滴变成小细流,让这个管道的水越来越稳定,当有一天这个管道里面所带来的副业收入超过我主业收入一定的倍数,就可以有计划地摆脱我原来的工作。

第三个是什么呢?副业会带来不断的现金流,但是这个钱会成为我生活当中的闲置资金,这个闲置资金我可以把它导入到投资理财领域,分散在不同的理财产品上,就会产生新一轮的被动收入。新一轮的被动收入可以覆盖我全年开支的时候,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挖掘新的管道,这是我发掘开源的逻辑。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最出名的一幅图就是象限图,就是E、S、I我整个开源的逻辑其实有点像。

我从《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原本是E象限的雇员,给我领导打工,给我工作单位打工,来获得收入。我就尝试去寻找更多的副业,让自己在E的同时扮演S的象限,同时寻找多种开源的方式,我把E象限、S象限积累很多的钱投资到I象限,成为一个业余的投资者,如果I象限做的很好会产生很多的收入,让我摆脱E象限的控制,就考虑把S象限变成B象限,成为一个创业者,这就是我整个逻辑。

我接下来讲一下开源的方法,如果要开源就是挖管道,讲的是逻辑就是管需关系。比如说我能够提供某种服务,与此同时我在市场上能够找到一个群体是需要我这种服务的,我们的供需关系才能够构建起来。所以我当时第一线给自己定位,我需要知道我能够给社会提供什么,以及我身上所能够挖掘出来的擅长点,并且以后包装的点在哪里。这是我自己先做的一件事,等我把第一件事做完以后就开始找市场,需要在市场上找到可以匹配的人群,他们需要我这样的服务。然后再把这个点建立起来的时候,一个管道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当时我自己因为从2001年就开始在网络上坚持写文章,这些年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和写作素材,同时还有大量的受众群,这是我拥有的一个优势。从小白的基础入手,学到这方面的投资经验,这是我能够提供的服务。很巧2015—2016年是支持付费的风口期,整个风口吹起来之后所有的管道全部都打开,就为我创造的很多寻找副业的机会。我把我当时在社会上尝试和找到的一些支持付费的渠道归纳了一下,不能说是全部,还有很多的例子没有举到,比如说现在很火的直播还有其他的方式。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平台,只要能够找到你自己身上的一个特点和擅长,可以用这些平台把自己的管道做出来。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提醒,就是管道非常多,或者我们能够寻找到的管道机会比较多,但是要注意一个量,当我们发掘好一个管道的时候要尽全力把管道的渠道做好,而不是用近一切办法挖到,很可能挖到最后一个管道都没有维护好,其他的管道都死了。这是我开源的一个逻辑流程。

下面就要讲到一个资产配置,因为没钱的问题解决了,要解决一个瞎买的问题。

我对于资产配置这一块,受到的是选择上面SOSME老师的动态再平衡的影响,我之前看《风险的投资者》上有一个50对50的资产分配的方式,然后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整理和学习,我自己觉得在投资这一块上面也希望能够尝试动态的平衡,搭建自己的体系。

在做之前我要想好一件事,对我的钱设置三道防火墙,第一道就是现金流管道,好处每个月考虑每几个月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现金,就会保证我在投资领域所有的投资不会出现买方的情况,如果市面上有暴跌,我一定有足够的闲置把暴跌产生的机会抢到手。第二个防火墙是家里的应急资金,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在理财的时候先把自己家里的应急资金尽可能的储备好。我自己的方法是,我至少保证两年的日常生活开支可以预留出来,没有人知道投资的未来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可以预测下半年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甚至在职场上可能会面临失业的可能性,我需要保证在有可能出现的一到两年 当中能够衣食无忧,才会给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整我的轨迹。第三个是动态的资产配置,我自己定的是3:7的债股权配置。债券类的产品比如说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把钱存在银行,吃利息,这个产品每年有3—5%的收益等等,买一个长期的标的,吃利息。我自己把钱打算放在货币基金、逆回购、银行和网贷平台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我有房子还有出租,我投资了一家公司,他们每年还有一些分红等等,这是我之前放的,大概的比例就是30%的投资资金。今年如果我有足够多的时间可能还会去研究中短期的国债、信用等级比较高的企业债,强有信用投资价值的可转债等等。

股权类的产品比较好分类,一个是股票,一个是基金,是我占整个投资的70%,基金主要是投的上证50、沪深300,红利基金等指数基金,以及蛋卷上做的策略组合的投资,主要分布在港股、美股、黄金之类的。

股票这件事情上下午场会有很多的股票达人跟大家讲怎么买股票、怎么配置、怎么防范风险,我讲一下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股票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投资工具,我又很难想用什么办法保证我的安全性,把自己放在大概会赚钱的地盘上。大概会赚钱,我不知道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第一个不做波动,只做大周期。大家可以去想一下,一个人在熊市里面买股票赚钱概率高,还是在牛市里面买股票赚钱概率高。我个人理解在熊市里面才可以买到特别便宜的股票,等到牛市就可以有一个特别好的收获。所以在熊市来的时候尽可能让手中有更多的闲钱留下来,去买更多股票的筹码。第二在股票上选择,在不会死的行业中选择龙头企业,所谓不会死就是说这个企业不会开着就进入到夕阳产业,或者后续发展无力,首先这个行业是钞箱行业。我的理解在互联网时代是强者更强的状况,这个龙头企业会变的越来越好,借助于现代互联网的方式。如果小企业想在这个情况下逆行非常难,我只要抓住龙头企业就可以了。第三我非常看中高分红的企业,为什么看中高分红?某种意义上分红对我来讲是一种潜在的安全码,充分展示出一点可以在熊市出现的时候,在低位筹集我的筹码,同时享受越来越高的股息,等我把钱买来收益比较高的固定理财产品,同时如果牛市来了我又可以享受它上涨,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戴维斯商机。

这是我所选择股票的三种思路。

说一下三七分类,在熊市时可能会把债券的比例放在30%,然后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分在70%,随着市场慢慢的上涨,这三比七的比例会慢慢调整成5:5,进入到牛市时会不断的卖出我的股票和基金,将钱转入到安全、防守性能的股权当中去,可能比例会达到7:3,甚至高的时候会达到8:2之类的。

除了这个方法我还有小小的Tips,我是一个资深的雪球的用户,我这些年来跟踪了非常多的雪球达人,我自己会建立一个达人的投资库。每一个达人研究的每一个类型我都会整理出来,每一次写的长帖都整理好,这样我想去研究保险股就翻一翻老师的想法,把他们的观点整合到我自己的体系当中去。比如说方丈等等就属于日常关注他们的文章,我帮自己建立更加全面的投资理念。

    我自己对于投资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第一我觉得投资一定不是拿来比赛的,不是我去做了投资,一定要和我身边的人做比较,没有意义,钱是自己的,别人的钱你就是赢了别人,也不可能说能从别人手上获得什么,羡慕嫉妒恨的东西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我只是觉得每个人自己心里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我自己想跑赢沪深300,就想年化10%或者说12%,这是一个基准点,跟自己比是最有价值的事情。第二个比较重要的事情,投资是包罗万象的领域,会因为我去研究某一些企业,让我去更多的了解市面上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些行业,去了解更多的人性,去了解更多的社会心理学,这个对于我一个喜欢充满好奇心的人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自己能力和充实自己知识库的能力,这就是我对投资的两个意见,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