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精准培训怎样落地

 老刘tdrhg 2017-06-28
刘从华: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湖北省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当前,中小学教师(包括校长)培训精准化正逐步成为新时期培训工作的主旋律,对教师培训部门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和要求,也为新形势下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精准培训,着眼于精细的需求分析

教师培训目标定位的起点是培训对象的学习与发展需求,要想实现教师培训的精准化,首先必须从精细的需求分析入手。

教师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培训项目之前,培训部门采取各种方法、技术,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信息,对各培训对象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现有水平和应有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现有水平和应有水平之间的差距及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确定教师是否需要培训,哪些教师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与开发培训课程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依据。通俗地说,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回答“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以及“怎么培训”的问题。只有高度重视并扎实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准确识别学习者的培训需求,方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依据培训需求的分析,培训目标的确立通常有理论和实践两种取向。当学习需求是解决“为什么”“是什么”的时候,培训目标的定位偏重于理论;当学习需求是解决“如何做”“做得怎样”的时候,培训目标的定位就偏重于实践。事实上,这样的调研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局限:一是由于培训对象的选取、指定往往滞后于培训项目的设计及培训目标的预设;二是培训部门的培训目标往往是基于自身的考量,或者认为教师所缺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习惯于理论定位,或者因人设课,培训课程以所能请到的培训教师而确定,培训内容主要取决于培训教师的研究内容,忽视了教师的现实需求,往往只能是零敲碎打、东拼西凑,有什么培训什么,不是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于是,出现教师“听时激动、看时感动、想时心动、做时原地不动”的尴尬局面就不足为奇了。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资料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UMU(知识分享与传播)互动平台,广泛开展需求调研活动,筛选并分析培训需求信息,去伪存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较为全面客观地掌握教师的培训需求。

精准培训,着手于精心的课程设计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设计是培训质量的保证,是培训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一般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界定、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程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等步骤。如果说需求分析是诊断病情与病因的话,课程设计与开发则无疑是对症下药的过程,需要首席专家、课程设计与实施者、参训教师联手建设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区域本土课程和课程体系。

目前开展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涉及领域主要有:以教师敬业爱岗为核心的师德教育课程、以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能力拓展课程、以教师教育教学现代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教师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学原理课程、以教师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育科研课程。在具体的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方面,不仅要关注培训者的教,更要关注学员的学,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参与为主要方式,科学整合学与教,谋求学员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首先,遵循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分层设计培训课程,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其更新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学实际能力;对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重点是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对于名师、特级教师,我们大力开发本土教育家的专业研修课程体系,并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襄阳市“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采用“一二三四五”研修模式,使其成为带动一方教育的领头雁。

“一二三四五”研修模式:一条主线即课题研究;两个现场即名校跟岗和国内游学;三集中即理论学习与名校跟岗、课题开题与国内游学、结题答辩与学业评估;四个结合即导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课题研究与返岗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专业发展与成果应用相结合;五项目标即静心精读一部教育名著、熟练掌握一项教育技术、公开发表一篇优秀论文、按时完成一项研究课题、认真编撰一本成果专辑。

其次,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的选择与设计时,既注意教学内容理论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又突出和深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与训练,从而对教师的成长、教学效果优化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使教师的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得到保证。

最后,遵循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教师从教经验、学历水平、专业修养、个性特征的差异,统一标准的课程模式难以真正起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也很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提高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很有必要。在课程设计上我们着眼于教师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独具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增加一定量的选修课,以利于各层次教师的个性发展,科学地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体现成人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精准培训,着力于精湛的师资建设

精准培训的实现,不仅需要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这些教学一线的培训者,更需要专业的教育培训师队伍,通过接受系统专业的训练,能够胜任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项目、制订与实施教师培训课程、监测与评估教师培训质量等专业培训工作。

在以往不少培训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普遍现象:一些参与培训的教师自身水平很高,但培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培训的内容固然重要,培训的方法策略也不可忽视。有优质的内容,但无巧妙的培训方式,培训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聚焦并致力于优良的培训方式,是培训师与一般培训者的区别所在。

通过前期调研获得的关于每位学员的需求在培训中能否得到关照,各人存在的问题与疑惑在培训中能否得到解决,培训的质量和有效性如何,对培训者的培训是关键环节。为此,我们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并开展了多轮“培训师”培训:一是将前期调研的每位学员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反馈给培训者,使培训做到抓住要害,更具针对性;二是通过培训者阐释方案整体设计的意图、目的,讲解每个模块所选取的专题目标、具体内容、实施建议和步骤,专题与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与顺序、编排的原则以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等,将培训者的目的和意图传达给每一位授课者与培训管理者,使之在思想上达到高度统一,在培训过程中互相协调、密切配合,使培训过程成为统一的整体,而非互相割裂的课程;三是通过培训,使培训者认识到,学员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建构信息的意义,培训者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呈现者,应该倾听学员的看法,观察他们的操作,与学员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引起相互间的交流和质疑,从而使学员不断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以建构清晰、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

总之,精心做好培训前期的需求分析,科学合理设计培训课程,打造一支精湛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教师精准培训落到实处,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拓展阅读

刘从华:治校应当慢、闲、稳

  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寻求与时俱进的治校之道。我认为,校长在快节奏的教育工作中,反而应该努力做到“慢、闲、稳”。

  慢,要气定神闲,静待花开。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过程,投入多并不意味着收获就一定会多,需要“慢工出细活”,所以古人才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一边大讲特讲“百年大计”,一边却忽视教育周期长、见效慢的规律,为了迅速达成某些目标而一味拔苗助长,“临节而施”,期待教育能够“惊天地泣鬼神”,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夜“桃李满天下”。其结果是在看似热闹的教育成果展示、经验交流背后,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早熟”的孩子。他们透支了人生,减少了生活的磨砺和洗礼,丧失了自然生长的每一个阶段的滋味和乐趣。校长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深刻的思考,遵循教育规律,真正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办学。同样道理,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也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有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性。校长要对学校发展有愿景,对教师职业发展有规划,这样才能清晰地看到学校和教师所必须经历的路程,才能静下心来带领着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闲,要无为而有为。很多校长有这样的体会,似乎自己总是忙于开会出差、处理公文、沟通协调等各项具体事务。客观原因,主要是新型政校关系尚未确立。由于行政干扰过多,校长不同程度地“被”成为“社会活动家”“创收者”等,要疲于应付各种无关活动,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学校发展,校长的角色与使命错位了。随着“政府服务学校、学校自主发展”的新型政校关系的逐步确立,相信这种情况会不断好转。主观原因,有些校长不愿意放手放权,对谁都不放心,什么都想抓到手里;有些校长喜欢事无巨细,凡事非要自己亲自做;有些校长也热衷于用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这样一来,校长岂能不忙?智慧型校长需要做两件事:一是精心组织,做好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不仅需要校级领导班子、专家团队参与,而且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甚至更广泛的层面参与。二是大胆放手,用好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通过制度建设、氛围营造,让每个人各司其职、自主管理,成为岗位上的能人。这样一来,校长就能抽出身了。闲下来之后干什么?读书,思考。“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在书香里浸润的人生,一定是美丽的人生;在书香里浸润的校长,一定是智慧的校长。

  稳,要不冒进、不折腾、不改初衷。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文化传承、治校方略等都是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多年甚至多少代艰辛探索、长期积淀形成的,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继性。如果刻意追求“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对学校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必然事与愿违。智慧的做法是沿着既定目标,依托学校原有基础和优势,循序渐进,让原有的优势更加凸显,特色更加突出,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变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而不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学校所有的事情都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多协商,多听大家的意见,才能把事情做好,不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如果说“慢”强调的是规律,“闲”强调的是艺术,那么,“稳”强调的就是定力。校长用这样的智慧来治校,将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