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享·外保·第123期】张宇骋:从人大经院到五道口金融专硕

 rexue_2014 2017-06-28

基本情况

姓名:张宇骋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民经济管理

GPA:3.84(2/55)

英语:托福114 GRE 328+4

交换情况:校长奖学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交换一学年(GPA 4.0 大多A+)

科研情况:比较水,只能简历上充数

实习:中信证券

申请项目:北大光华、清华五道口、和上交高金金融硕以及复旦经院与人大汉青

入营及录取:除光华外全部进入面试,参加五道口、高金、复旦经院面试并获录取,最终选择五道口金融专硕


在思享上看过很多师兄师姐经验分享,受益良多。因此也觉得有责任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与思考,供师弟师妹参考。

国庆节在知乎上看到“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近四万赞的回答,是完全赞同的。现贴上一点原文:

“人的生活就像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复杂,不见得立刻就有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问题需要你以自己和世界的样子互为对照,去不断地追问,又不断地在追问后塑造。”

大一入校,我进入了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转专业的可能性,入校之前就已存在于潜意识中,现在看来,可能转专业是也一种必然的选择吧,甚至开学时院里湖北同学聚会时便有师兄师姐建议可以选择转专业。

大学伊始,我也选择加入了院校两级学生会,很快发现这可能并不是适合我的地方,于是退出了一个。大一上学期诚惶诚恐地在GPA上努力,以期能够在大一下转专业。大一下学期,咨询过很多师兄师姐与同级经院小伙伴,感觉自己更喜欢经济学院的整体氛围与培养导向,另外也十分喜欢经济学,所以下定决心转专业。一个多月时间里,曼昆经济学原理两本书做笔记读了两遍,背过两三遍;图书馆哗哗地翻书到身边同学纷纷远避(I’m so sorry…);师兄人人上转专业经验贴看了一遍又一遍,教秘刘老师办公室忐忑地跑过十几次打探消息。所幸最终一切顺利。

 

一、关于保研与出国

这是我见过的小伙伴们最普遍的纠结了。大二开始,在保研出国之间我并没有明显偏好,于是计划先两手准备着,没想到就一直两手准备到了最后。大二上学期考了托福,于是在大二下有资格申请交换项目。当时觉得,既然出国保研两条道路没有特别偏好,而在出国上有这么好的机会,何不抓住?于是申请了校长奖学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一年期的交换项目。一年期项目时间虽长,却也给予了充分时间了解自身,思考规划未来。就如一位师兄说的,身处人大,受周围环境与看法的影响,很难make sensible decisions,而一年期国际交流则允许我们跳出这个圈子自己做抉择。另外没想到的是,国际交流对外保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尤其是金融硕士。大三我抱着出国的打算去了UCSD,拿了GPA4.0且A+居多的漂亮成绩单,收获了三四位教授愿意写推荐信的承诺,考出了不错的英语成绩,然而最后发现其实还是更想保研。

个人认为,如果是坚定要在Econ学术道路上走下去,一定要读Ph.D.,或者坚定想要去国外生活或工作,那么出国便是不二选择。其他情况,则需要在出国与国内读研间多考虑衡量。周老师曾经在课上说,出国读研很大程度上是去旅游一番,当时十分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想读研之后能在国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Econ master项目似乎挺有难度,MF找工作也不太乐观。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等偏量化一些的master是最好的选择,然而申请难度颇大,且工作会偏向中后台。如果国外读研后回国就业,相比于国内清北复交人金融硕,也许后者风险更小且接地气一点。出国还是保研,是一个很复杂的决定过程,涉及到个人偏好、两方面的申请定位、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了解大量信息以做出最明智决策。如果碰巧个人背景既可以选择保研,也可以选择出国,那就要迎来一大波纠结了。

 

二、关于学术还是就业导向

正如思享上谌红梅师姐的分享中所说,“喜欢经济学与喜欢从事经济学研究不等价”。师姐分享里把两条道路间的选择说得很好了,这里就只谈谈我个人做出选择的前后经历。大三伊始觉得读Econ Ph.D.挺好的,国外交换期间也有老师鼓励我申请,但最后发现其实自己没有坚定走学术道路的决心。曾经想走学术道路,一方面因为可以相对容易地留在国外,另一方面觉得Ph.D.对找工作也有帮助。这是典型的动机不纯。其实很早就知道,如果要读Ph.D.走学术道路,在国外交换的一年里应该怎么做。然而,当我来到岔路口,面临学术还是就业的选择,两次都因为一些小的阻碍因素而没有向学术道路走去,越离越远,逐渐就放弃了走学术道路的想法。当然这还得感谢他自己走在学术道路上,又对我比较了解的翟师兄的极力劝阻。在我看来,最终走向学术道路并申请结果不错(国外不错学校的PhD)的前辈们,都是很早就坚定地知道要走学术道路,并早早地做着准备。


三、终于讲到重点了

因为清楚了自己要选择就业而不是学术,且学术背景不够申国内直博或者硕博,于是所有申请项目都是金融硕士。除了光华没过简历关,汉青时间冲突没参营,清华五道口、上交高金和复旦经院均拿到offer,结果也算是不错。先给一点建议吧,尽量不要把女神项目放在第一个申请和面试,这样女神项目的材料准备与面试准备上都会更加成熟。对外保来说,GPA与排名是重中之重,前10%似乎并不能保证进入面试。如果GPA没有高到惊艳(比如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就是4.0),实习、科研、国际交流及其他方面还是要有一些亮点才行,因为申请外保的同学成绩普遍不错。

由于整个大三在国外交换,而外保夏令营与面试申请大多在回国之前就结束了,所以只能远程拜托国内小伙伴帮忙准备与寄送材料。相比国内小伙伴早早就准备好了外保材料,我四月份才开始准备。且由于在经院只呆了一年,熟悉的老师并不多,只能硬着头皮拜托老师帮忙写推荐信。申请金融硕士一大硬伤,是我大三之前没有过实习经历,所以一度异常焦虑,最后远程做了一些实习工作,才不至于简历上实习经历是空白。

 

1、五道口金融专硕

经历光华金融硕材料准备的匆忙与草率之后,五道口好了很多。面试准备时间也比较长,从保研论坛、思享和参加第一批面试的小伙伴那里,挖掘出了一些面试的问题,结合对自己过往经历及未来的思考规划准备了面试答案,拜托小伙伴们来了几次mock interview但最后的表现也只是差强人意。面试当天比较热,我很小白地正装没有穿全。同组面试的,只有一个金融专业小伙伴被问了专业问题。我的问题涉及交换经历、千人百村、职业发展的想法、实习内容的发散性提问、用英文讲论文结论、有什么缺点等。面试中还和老师们argue了一下要不要读Ph.D.的问题。整个面试就是在和老师聊天,关键要把握好说话方式,在一些适当的小地方体现出自己很优秀才好(很遗憾我没有做到)。之后是五十分钟小组案例分析,八个同学坐成弧形,对面是老师。个人认为小组面试其实是一个老师们从侧面更好地了解你的过程,在其中以一种合作、友善的态度参与讨论,展现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即可。

五道口的面试表现总体不算太差,但也有不少提高的空间,结果是waiting。虽然九月份被录取了,然而对整个暑期的心态产生了一定影响。个人建议,最好把自己更有把握一些的项目放在前面,多积累一些经验再来参加更难一些项目的面试。

 

2、上交高金金融专硕

关注高金比较久了,高金也是我一年来的目标,网申夏令营时相对比较有把握。个人觉得,高金选拔标准就是他家官网上所列,较强数理基础及分析能力、优秀英语能力和热爱金融专业。英语算是门槛了,因为是全英文项目,且夏令营正式场合也是英语交流,如果英语不好,即使入营也很难发挥得好。在正式八月份夏令营之前,有寒假的青年峰会和春季北上广、武汉等地迷你营。峰会和迷你营会发出去二十个以上offer,大多数夏令营入营资格也是通过这些活动取得。

高金夏令营是非常爽的,酒店18层窗外长方形树林延伸开去,远处是开瓶器和上海中心,颇有中央公园感。参观Bloomberg上海办公室,坐在Bloomberg终端前,大家都变得谦虚了。还有经历丰富的业界前辈和学院老师的讲座,涉及职业发展、创新创业、互联网金融、二级市场发展等话题,非常inspiring。高金夏令营的生源非常好,清北复交占去了大多数,985占去了绝大多数。虽然理工科背景同学居多,但大家英语能力都很强,且比较大比例同学有过海外交流经历。其实大Boss–Charles开营时就说过,it’s allabout fit!所以夏令营也不必太刻意,积极参与即可,fit还是不fit(高金金融专硕),老师们有充足时间和机会去发现。

最后一天上午是面试,由于没参加过青年峰会于迷你营,一直没有机会正面接触Charles,很荣幸(或者说提心吊胆地)分到了他的面试组里。同组四位同学一起面试,但每个人问题不一样,相当于单面了,总共20分钟左右,每人一般四个左右问题。Charles组里的老师没问专业问题,基本是关于你对自己与对身边人和环境的认识与评价,比如你的性格缺点是什么,上次见面到现在你哪方面有提高,喜欢金融的哪里之类。而这类问题并不是可以快速给出答案的,很容易避重就轻与偏题(这就挂了)。面对这些问题还是对自己与自己的经历有一些反思与总结,并形成能让自己真正信服的结论,且对未来的规划真正适合自己才好。

参加过高金夏令营,发现高金确实是一个很务实的地方,整体氛围与培养导向令人向往,老师们非常nice,Charles很有智慧与魅力,Chris非常kind。向师弟师妹们强推高金。

 

四、结语

无论出国还是保研,大家的机会都越来越多了。国外名校Master项目不断增开与扩招,且国外名校对中国人民大学认可度也在提高,申上自己满意的学校与项目不像以前那么难了。国内硕士也在增开与扩招之中,清北人交复五所学校金融硕士推免招生超过500名(非常保守的数字),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项目如清华-哥大双硕士,清华MIM,复旦管院等。专硕项目多了,经济学学硕、直博等竞争压力想必也有所缓解。但机会的增多同时带来的是抉择的愈发困难与准备上的难以兼顾。

长达八个月的保研过程终于结束,其间纠结与担忧已难以表述。能有这样的结果实属万幸。十分感谢从大一以来一直给予指导的谢鹏师兄,以及在最纠结的一年里给予指引与鼓励的翟师兄。在外保准备中,感谢一宁,红梅,叶萌,晓琴等师兄师姐。逸翰、荣超、杨芃等各位小伙伴,感谢你们忍受各种骚扰。还要感谢吾经院三位大神的陪伴、理院小伙伴的耐心以及一众分队神队友。最后是感谢SD的山水。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

“人的生活就像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清楚地认识自己。我是谁,我的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做什么,我喜欢或不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复杂,不见得立刻就有答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是不断变化的,这些问题需要你以自己和世界的样子互为对照,去不断地追问,又不断地在追问后塑造。”



走过路过的小朋友能不能赏给菌菌一块儿糖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