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7-06-28

   教育进入21世纪,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十一五”规划又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面临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已是每一位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式。理念决定行为,如果没有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育人方向,课改方向,那么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无从谈起。下面,就以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对此项专题的几点粗浅思考。

一、     树立“把孩子当孩子看”的学生观。

     首先,把孩子当孩子看,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坚决摒弃那种把学生当容器,当工具用的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的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自己的人格,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只有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你的教育才有了成功的情感基础,才能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不成熟的,把孩子当孩子看,我们就一定要保护他们,宽容他们。宽容他们的天真放肆,宽容他们犯的小错,给他们足够的改错空间。孩子自有孩子的天性,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他们,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特性,让教育更贴近孩子的实际,并服务于孩子的发展,而不是让孩子被动地去适应成人的模式。第三,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很强,绝不能给孩子过早地下结论,帖标签,我们要学会欣赏他,期待他。我们善于并乐于发现孩子身上哪怕细如丝,小如尘的闪光点,我们要静下心来期待他们的改错,期待他们的改变,不能总抱怨孩子,在孩子心中培植抱怨的种子,任何时候都要用赏识的态度对待他们,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着周围人给予他的爱,这样,他才会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

     二、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现代教材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仅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个范例,对教材亦步亦趋,唯书至上的思想与新的教育理论是相悖的。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十分迫发的问题,因为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凭借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增减、重组、替换例子等,应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三、树立“生活就是教育”的大课程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上学到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这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就是教育”的大课程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立足生活,做开发课程资源的探寻者,如实验室,图书馆等校内课程资源,参观、访问、采集标本等校外课程资源,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信息化课程资源,都是学生学习文化探寻知识的广阔天地。

     四、树立“自我剖析,自我反思”的意识。面对未来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考虑到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想永立涛头,永不言败,就要剖析自我,反思重建,努力做好“四个转型”。

          1、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要从“职业型”转为“事业型”。

          2、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从“应试型”转为“育人型”。

          3、在知识、能力结构上,要从“单一型”转为“复合型”。

          4、在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上,要从“经验型”转为“科研型”。

     现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种放之似海而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水平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