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脉涩阴脉弦—伤寒论原文疑难辨析

 AB向往神鹰 2017-06-28

小编:求同存异                     监制:王振亮

胡笳十八拍-抑肝纯音乐

来自知了健康斋

15:36

 摘要本文讲述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100条的理解,其中以吴谦之说较为公允。


【原文】

第100条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辨析】

对于“阴脉”、“阳脉”,历代注家多避而不谈,如成无己:“脉阳涩、阴弦,而腹中急痛……”(《注解伤寒论》)方有执曰:“阳主气涩主痛,阴主血,弦主急。投以小建中汤者……”(《伤寒论条辨》)程应旄曰:“伤寒见弦脉,自是少阳本体,乃阳脉涩而从阴脉弦,则阳神不足,阴气潜羁……”(《伤寒论后条辨》)而吴谦等则明确指出:“伤寒脉得浮涩,营阴不足也;脉得沉弦,木入土中也。营卫不足则表虚,木入土中则里急。唯表虚里急腹中急痛,所以先用小建中汤……”(《医宗金鉴》)章楠则曰:“寸部浮部为阳,尺部沉者为阴,阳脉涩者,气虚而滞也。阴脉弦者,血虚而寒也。故当腹中急痛。”(《伤寒论本旨》)。以上三种不同认识,以吴谦之说较为公允,而章楠的寸尺之说依据不足,成氏、方氏、程氏均避而不谈,故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