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独到心法一:胃病多从痰论治,嗳气、伤食、嘈杂、呕吐、恶心、咳逆(哕)、翻胃、痞证

 水木年华138 2017-06-28


刘玉良,王步球

《丹溪心法》中对杂病的论治见解独到,其中对胃病的辨治有独特经验。其中论述胃病的篇章有呕吐、恶心、咳逆、翻胃、吞酸、嗳气、痞、嘈杂、伤食、胃风等近10篇之多。本文就其辨治胃病的特色和成就进行总结。

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独到心法一:胃病多从痰论治,嗳气、伤食、嘈杂、呕吐、恶心、咳逆(哕)、翻胃、痞证

中医古籍:《丹溪心法》

1胃病多从痰论治,充分体现了其痰病观的学术思想特点

气、血、痰、郁乃朱丹溪辨治杂病的纲领,多为后世取法。但朱丹溪论病,更突出在痰之一端,诚如程充所云:“朱丹溪治病,以痰为重。”

朱丹溪明确指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这是他对大量痰病的反复研究和验证后的结论,是对痰邪致病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概括认识。痰邪可产生、积聚于身体各处,导致多种疾病。他曾说:“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隔,为壅塞,……皆痰邪所致。”并由此得出“百病多有兼痰者”。

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独到心法一:胃病多从痰论治,嗳气、伤食、嘈杂、呕吐、恶心、咳逆(哕)、翻胃、痞证

中药:半夏

在《丹溪心法》所讨论的病证中,认为因痰为病者超过半数。这一特点在胃病的辨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中主要又分为两类:

其一,以痰为主因的疾病,如嘈杂、嗳气与伤食。

  • 对于【嘈杂】,朱丹溪直接指出:“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

  • 对于【嗳气】,朱丹溪精辟地以六个字点出其病位病机:“嗳气,胃中有火有痰”;

  • 另如【伤食】,在篇首即曰:“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宜导痰补脾……”。

其二,痰为该胃病诸病因中重要的一种,如呕吐、恶心、咳逆(又名哕)、翻胃、痞等。

  • 对于【呕吐】,朱丹溪论曰:“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有痰膈中焦食不得下者,……有胃中有火与痰而呕者”;

  • 对于【恶心】,朱丹溪云:“恶心有痰、有热、有虚……”;

  • 【咳逆】篇的篇首,朱丹溪论曰:“咳逆有痰,气虚、阴火”;

  • 又如【翻胃】,在首句即直言:“翻胃大约有四:血虚、气虚、有热、有痰兼病……”;

  • 【痞证】篇中论曰:“有饮食痰积,不能施化为痞者”;“脉缓,有痰而痞,加半夏、黄连。”

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独到心法一:胃病多从痰论治,嗳气、伤食、嘈杂、呕吐、恶心、咳逆(哕)、翻胃、痞证

中药:黄连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痰在这些胃病的病机变化中无疑是一重要因素。亦足见朱丹溪在胃病的辨治中是十分重视痰这一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的。

下期:朱丹溪辨治“胃病”的独到心法二:重视病证鉴别,明确病证名称,痞证、胀满如何辨别?呕吐、哕有何不同?翻胃、膈噎、恶心、咳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