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法(上) 1 材料的分析 近现代书画的材料包括:纸、绢、墨、色、印泥等方面,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先从主要的材料分析入手。 (1) 纸、绢 近现代书画的材质,由于和当今时代相近,许多材料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留存,但部分书画大师们,在书画材质的应用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偏好和习惯。 以傅抱石为例 早期,开始用煮锤单宣,后来用贵州都匀县出产的粗皮纸。 中期,从四川回南京,带回大量的都匀皮纸,一直用到50年代末。 后期,用温州的四尺手工皮纸,质量极优。小册页用日本的卷筒“米浓纸”。 (2) 墨、色 近现代书画家所使用的墨与色,由于时代靠近,加之大多数书画家并不是太过讲究,因此除了掌握个别大师级的如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等人的用墨和用色习惯特征对鉴定大有裨益之外,墨与色在鉴定上的作用是有限的。 举个例子 李可染画的《万山红遍》系列,用的就是乾隆御制的朱砂;于非闇画工笔花鸟,用的是乾隆御制墨。等等... (3) 印章与印泥 在近现代书画的鉴定中,印章(尤其是作者本人的名章和常用闲章)鉴定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印章造假技术的提高,书画印章鉴定的难度也相应提高。 印泥也是各人有各自的习惯和特点,另外,也和画家的年龄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有直接联系。 总体来说,书画材料的分析是种类分析,是基于大量的样本与特定的人与时代的分析,尤其是基于具有规律的书画大家、名家而言的,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近现代的书画鉴定中,材质的断代和鉴别的作用非常有限,它最讲究具体人具体分析,要尽量掌握大家用材的规律。 2 款识和题跋 首先,先要掌握书画家自己在不同时期题款的规律和变化。 其次,就是书画家传世作品中题款的特殊案例。 最后,后人(尤其是鉴藏家)在书画作品上的题跋,这在近现代书画鉴定中是相对复杂,却又非常有价值的佐证。 基本方法(下) 3 风格的把握 (1) 艺术风格 内容和章法: 特殊题材对书画真伪判定的作用,如“文革”期间出现的特有的绘画题材、形象或书法内容。还有是由一些特殊书画家首创的创作形式、题材内容,有时也可作为鉴定的依据。 意境和气韵: 书画的情趣韵味是和作者的生平最最紧密相连的,这也是我们作近现代书画鉴定更要注重了解书画家生平事迹的原因。 这两个风格特征是宏观特征,是书画鉴定的大原则。 (2) 时代风格 清末到20世纪40年代~~~~功力深厚的大师层出不穷。 50到70年代末~~~~文人画传统与现实相冲突,相适应。 80年代改革开放后~~~~整体的繁荣,促使一批老画家焕发艺术青春,而年轻一代创新有余,传承不足。 (3) 地域特点 京派 北京作为文化之都,许多各地的书画家云集于此,主张维护传统,创立了质朴博大的画风,传统书画遗存丰富,辐射到周边天津、河北等地。 海派 上海虽然此地是清末以来开风气之先的“十里洋场”,但在艺术形式上较为悟守传统,保持了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其总体风格与“京派”相比偏于清雅而俊秀。 新浙派 主要在杭州,最杰出的是静穆的黄宾虹山水、雄悠的潘天寿花鸟。 岭南派 “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都是东渡日本后回国的,将西洋技法和东洋绘画讲求装饰的特点与中国水墨画相融合,创造了符合现代不同文化层次需求的优雅画风。 ![]() 4 作伪的新动向 ![]() 主要表现在: 1、作伪分工的不断细化; 2、家庭作坊式及作伪团伙的兴起; 3、作伪的科技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多。 ![]() 近现代书画的作伪有十分细致的分工,尤其是团伙间的相互配合,比一般散兵游勇式的造假者对市场更具杀伤力。 近年来,每次大型拍卖会过后,作伪“大腕”们都可能有百万进帐,他们都是以近现代大师级画家为主攻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