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向职场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工学一体化 2017-06-28

面向职场的

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冯新广,郭庆志

“职场”狭义是指工作的场所,广义是指与工作相关的环境、场所、人和事,还包括与工作、职业相关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等。职场是职业教育面向的主阵地,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应有三方面特征:一是具有突出的专业技能,是岗位能手、行业精英,具有超出他人的职业能力;二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有理想、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有德有才,敬业向上,身心和谐,是优秀的职业人和优秀的社会公民;三是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迁移、转化、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优秀职业人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遵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基础通用、专业平台、岗位导向”的专业课程为主体,把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互相支撑、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突出的就业能力、较强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面向职场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构建“基础通用、专业平台、岗位导向”专业课程。以专业群为基础,深入分析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性与差异性、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整合一批群基础课程、更新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新建一批岗位导向课程,形成基础通用、专业平台、岗位导向三个层面的课程体系。


基础通用课程旨在奠定学生的基本能力,针对群内各专业的共性发展而设,包括各专业所共同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通用课程对群内各专业共享通用。专业平台课程旨在夯实学生的通用能力,根据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内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岗位导向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研确定多个具体的工作岗位,针对这些岗位所需的特定岗位能力,开发岗位模块课程,使学生在掌握通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聚焦工作岗位,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岗位能力。基础通用和专业平台课程相对稳定,岗位导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从宽口径职业领域到专门化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使学生既有突出的岗位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构建通专融通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职场对职业人的要求不仅是职业能力,职业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也不是单纯职业能力所能支撑,职业能力更不是单纯专业教育所能培养出来的。高职教育不能以某一种职业或岗位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全部。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克服单纯专业教育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高职院校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通专融通为关键,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系统安排和整体设计。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必选、限选和任选三类,引导学生跨专业、跨领域,文理兼修、交叉选课。通过多元立体、综合多样、以通补专、以专带通的通识教育课程,使学生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综合素质,增强发展潜力与社会适应性。


建设多层次创新创业课程。将全员化、全程化、系统化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在校生,建设全覆盖、成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双创基础课、专业融合课、实践实战课。双创基础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感性认识;专业融合课主要面向本专业学生,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对专业与创新创业的深入理解与体验;实践实战课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和创新潜能的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课程和实践资源。通过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创新创业教育从面向少部分学生的创业实践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系统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面向职场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课程体系重构的关键靠教师,质量与成效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与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职业发展的选择权交给老师。突破传统专业教研室限制,按照岗位导向的课程模块,组建教学团队,鼓励教师紧跟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前沿,针对具体的岗位模块开展深入研究,聚焦发展方向,每个模块都有主导的教师,每名教师都有擅长的模块,形成错位发展、各有所长、能力互补、结构优化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构建柔性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推行专业大类(群)招生,学生在学习基础通用课程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考核,可以选专业或转专业;在学习专业平台课程后,可以选岗位。同时,还通过丰富选修课程、提供多岗位模块课程等措施,给予学生更多课程选择。在专业、课程、岗位(发展方向)三方面把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传统刚性培养模式变革为菜单式可选择的自主学习型柔性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与每个学生相适应的课程系统、与每个学生相适宜的教学机制、与每个学生相适合的评价体系。


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根据专业群基础能力、专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定能力的训练需要,形成面向专业群的实践教学大平台。拓展行业企业资源,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用好行业企业和社会优势资源,校企联合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及时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拓展教与学的空间,丰富学生选择,形成泛在学习模式。


健全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诊改工作为抓手,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实施内部专业评估,将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教学资源等作为专业评估的主要指标,着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标准,每年实施课程达标验收,确保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工作成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高职教育教学历经思想观念改革、专业建设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步入了课程体系改革阶段。职业的内涵是规范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开发和评价的根本,也是高职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只有研究职业,回归职场,按照职场的要求选择和序化课程模块和内容,构建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适应产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