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肌筋膜激痛点动态诊疗和针刀无痛治疗技术

 xyf4345 2017-06-28

 认识肌筋膜激痛点

    肌筋膜激痛点的认识源自西方医学,最早由美国的Janet Travell医生提出并研究。

    大部分有肌筋膜组织源性疼通的病症(肌筋膜疼痛综合症、肌筋膜炎、肌痛症、肌疲劳综合征等等),尤其是引起运动机能障碍的疼痛,都归类为激痛点所引起的。

    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是一个在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局限小区,此处可触及肌肉的紧绷带(taut band),并有患者指认的熟悉感的点状压痛和小结,疼痛会依照肌肉的特征引传至远处,并引起运动机能障碍,以及抽搐、交感等现象。需要区别的是本文所讨论的激痛点仅限于中央型激痛点即位于肌腹的某些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所致的激痛点,而非附着性痛点即肌肉在肌腱、腱膜、骨头上的附着处由于持续性的张力增高产生的激痛点。

    Janet Travell 及David Simons 所著的《肌筋膜疼通与机能障碍——激痛点手册》一书中,收集了大量临床和实验方面的研究,正式了激痛点的存在和病理生理及神经生理学的基础:肌筋膜激痛点疼痛是因为外肌梭上运动终板,神经肌肉结合部机能障碍所致。异常肌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会释放高浓度的乙酰胆碱,产生持续性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从而出现了运动终板处的收缩小节,这种慢性持续肌节缩短大大地增加了局部能领的消耗和局部血循环的减少——缺血和低氧又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使传入神经致敏从而引起触发点疼痛。这些物质有可以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形成一个正反馈环的恶性刺激。对短缩肌节的拉长可以打破这个环。如果长期肌节短缩,还会产生受累骨骼周围筋膜的挛缩。当伤害性感受器被致敏时,疼痛信号传入脊髓,产生中枢疼痛信号,再扩散到临近的脊髓节段引起牵涉痛,长期的中枢疼痛致敏可以增高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元受体池的扩大,造成顽固性牵涉痛。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是引起局部交感症状主要原因,这些症状表现为:皮肤滚动疼痛、对触摸和温度高敏感、血流改变、异常出汗、反应性收缩和被动牵拉的活动受限,并可造成关节周围肌肉正常生物力学的平衡失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脊柱退行性变和不稳定的功能失调)。

肌筋膜激痛点的特征

    (1)紧绷肌带上课触摸到的小结,按压后会产生疼痛,及特征性的引传痛、抽搐、自主神经现象和运动机能障碍。

    (2)依其有无患者指认的疼痛分为活动性激痛点和潜伏性激痛点,二者均会引起显著的机能障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3)依其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为主要激痛点和卫星激痛点。主要激痛点是引起疼痛最根本的原因,卫星型激痛点可以发生在主要激痛点的引传区内,或发生在主要激痛点肌肉的协同肌、拮抗肌上,或与主要激痛点有想用神经源的肌肉上。主要激痛点解决后卫星激痛点大部分可以消失,但仍有部分长期代偿、拮抗主要激痛点的肌肉损伤不能完全消除继续成为致痛原因。

    (4)大范围的引传痛往往不是一块肌肉的激痛点引起,而是多块肌肉的激痛点叠加所致。

    临床上容易将卫星激痛点(经常是患者自主感觉到的疼痛区域)误诊为主要激痛点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所以压痛点≠激痛点,正确诊断主要激痛点既是疗效的关键又是难点。

肌筋膜激痛点的动态诊疗

    临床发现动态诊查是诊断主要激痛点最有效的方法,而往往动态下治疗激痛点,有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谓“动态”是指能引出患者疼痛和机能障碍的姿态和动作,可以是患者主动的运动,也可以是由医生被动牵拉或阻抗某些肌肉引出。这是因为动态下肌筋膜功能障碍显露,激痛点更容易暴露的原因。动态下肌肉或被动牵拉,静息状态下已经短缩的肌小节无法伸展到正常的长度而更紧绷,引发渐增的剧痛,激痛点更易触诊;肌肉或自主收缩或阻抗收缩,收缩功能已经减弱了的肌小节,当对着股东的阻抗力时更无力收缩会更显紧张,触痛也更明显。

    激痛点动态诊疗:是指在能引发患者疼痛或功能障碍的动作或姿态下去触诊激痛点,并在该姿态下丢激痛点进行治疗,然后,再要患者重复引发疼痛的姿态或动作,去验证治疗效果,并找新的激痛点的诊疗过程。

    肌筋膜激痛点动态真理爱的先决条件:首先必须详细了解骨骼肌的附着处、走向和功能,根据患者激痛点功能障碍时的动作,判断是那些肌肉参与和控制此种动作,由此分析有可能受到损伤的肌肉,并以正确的触诊方法精确的找到主要激痛点,此外一种即刻缓解肌小节的紧张痉挛,迅速改善功能的无痛无创的治疗手段更是必要的。

    大量临床时间正是动态诊查+纳米寸劲无痛针刀治疗技术是治疗肌筋膜激痛点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无数立竿见影的病理见证了此种组合的神奇!

纳米寸劲无痛针刀治疗技术简介

    澳大利亚吴才华博士在多年临床实践和不断研究的基础,将传统繁杂的针刀操作手法见到化、精细化、人性化,在实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首创“纳米寸劲无痛针刀治疗技术”,实现了针刀疗法简便安全、无痛绿色的飞跃。

    “纳米寸劲”有香港著名导演徐小明感受了吴才华博士的针刀治疗后为之命名。

    “纳米”形容针刀与病变组织之间的距离十分微小。

    “寸劲”指突破激痛点时所用的瞬间的爆发力,从而对病灶产生强大的损毁力。

    1、具体操作

    (1)快速进针:双手持身,露出针尖月0.5-1cm,离进针点皮肤约2-3mm处快速直线进针(突破浅筋膜)的同时左手拇食指卡主针身控刀,病协同双手大鱼际、手腕处撞压皮肤,分散患者对进针点的注意力。

    (2)轻探阻力:左拇指、食指放松并稍提针身,轻缓下探刀下阻力感。

    (3)纳米寸劲突破:遇阻力感后,束全身之力,凝聚刀口,短促速刺,突破硬结紧绷的筋膜,听到“咔擦”一声,并迅速控刀停顿;如刀下阻力感持续,左手拇指可挤压皮肤继续短促速刺,逐层推进针刀,直至阻力消失,常能听到连续的“咔擦”声,异常操作根据触诊激痛点的层次,范围和刀下的感觉,可直刺、斜刺和平刺,整个操作过程双手尽量筋膜接触患者皮肤,并协同手指整体下压,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2、特点

    (1)无痛:快速进针,凝聚力量,顿促突破;撞压皮肤,分散针感。

    (2)爆发力强:如锤击西瓜对紧绷的肌小结瞬间击散。

    (3)安全:左手固定针身,控制进刀深度,短促逐层突破硬结,不碰正常组织。

    (4)灭活激痛点立马见效!

    较之西方医学传统的“激痛点放松术”,针刀对于激痛点的治疗更快捷、更彻底,而纳米寸劲的无痛操作理念和手法为针刀疗法锦上添花。

《针刀医学临床问题解析》柳百智著

问:什么是放射痛?放射痛有什么特点?

     答:放射痛又称根性痛,是神经纤维受到疾病或外伤激惹引起的感觉和运动的传导障碍。刺激部位在神经根或神经干,这时患者的感受部位则是在该神经的末梢支配区。例如腰四五椎间盘突出压迫第五神经根时,患者并不知道病灶在腰椎间盘,只感觉到该神经支配的小腿外侧和足背的麻木和疼痛;用手剥弄肘关节尺神经沟时患者感到同侧小指的麻木和放散痛。这都属于放射痛。

    由于神经传导具有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产壁的冲动可沿神经纤维长轴,向近心及远心两端同时传导,可以出现一根或多根神经分布区的放射痛,又称节段性痛,多为单侧根性痛,也可发展为双侧根性痛。常呈烧灼样或绞窄性质的疼痛也可有束带感。脊柱活动,咳嗽或打喷嚏,均可使疼痛加重。

    它可起源于多种原因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如脊柱结核、脊髓蛛网膜炎、椎管内肿瘤、硬膜外脓肿、椎间盘突出症等。根性痛对疾病定位具有诊断意义,疼痛区域提示相应节段病灶发生部位。因为其疼痛区域是按神经节段分布的。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隔部位的激惹感应痛或称“牵涉痛”、“感应痛”。

    其临床特点是:

    1.激痛点可为钝痛或锐痛,突然痛者多为外伤引起,渐渐发作者多为劳损引起。内脏疾病、病毒感染、精神创伤等也可诱发。

    2.每一肌肉都有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用指压或针刺激痛点都可引起。激痛点越灵敏。感应痛越重,持续时间越长。

    3.激痛点可诱发植物神经症状,如血管收缩、局部肿胀、流涎、流泪、头晕、耳鸣等。

    4.激痛点可使肌肉紧张发硬,但营养不受影响,因而无肌肉萎缩现象。此点与根性神经痛不同,后者虽然也有压痛,但多有肌萎缩。

    5.局部封闭可扩张血管,冲淡积存的代谢产物,阻断向心的疼痛传导。因此,对激痛点的准确注射,可以暂时消除局部痛及感应痛,但麻醉感应痛区,则不能消除原发激痛点之疼痛。

    激痛点可分为活动的和潜在的两类。活动者常存在于维持体位的主要肌肉,如斜方肌、肩胛提肌,轻微刺激可诱发疼痛。而潜在者暂时不出现疼痛,但可在某种因素刺激下诱发疼痛,如外伤、劳损、牵拉、寒冷等,甚至情绪波动也可诱发疼痛。

    激痛点的位置多在肌肉、肌腱交界处,肌筋膜边缘易拉伤处,骨突的附着处。

压痛点与激痛点有何区别?

    答:当原发病灶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增加而产生更为显著的定位疼痛感觉,即为压痛,受外力压迫的部位即是压痛点。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炎或深部的损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固定、明显。如冈上肌腱炎、胸锁乳突肌炎、颈肌损伤、颈椎损伤、骨折等。

    激痛点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压痛点,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隔部位的激惹感应痛。激痛点的形成起初是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谢产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前列腺素等类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区。晚期病例在激痛点处的硬结是由波形结缔组织构成的。

中国针刀医学网:一个有思想的针刀知识分享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