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寺位于河北涉县温庄,村后一里有大面积的国有林,松柏相间,山坳处有一古寺,即是清幽寺。 庙不大,四合结构,正殿偏房一应俱全。 寺门前是一堵三连一体巨型影壁,中间墨书一偌大 “禅”字。两侧丹书:“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 入寺门,左右廊下是四大天王的金身塑像,手中各执意为“风调雨顺”的宝剑、琵琶、雨伞和蛇等法器,足下踏着象征邪恶的怪物。 参天古柏傲然独立,直径大约有二米,树高约二十余米,树盖苍苍,枝繁叶茂。已被列为河北省古树名木,专家估计树龄约有1400余年,大约在隋唐时期生成。 顺治五年的碑文中记“……温庄村清幽寺,究其所来,只见殿宇头□金像零□,山望高峰,苍松古柏,怪石层峨,鹿豕穿村台阶□逼拥清泉,仅存残钟,上系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铸造。自兹以前更无双字。创造始于何年,根基应于何代,重修不知几番新旧奚也……”。由此推断,明朝正德年间该寺已存。 雍正二年的碑文中记载“……延至雍正二年秋景颇收,觅诸绘丹□其宫殿,金妆其圣像,墙书围屏,壁画西方以及两廊迦蓝诸神祠皆焕然而维新焉……”。又有乾隆三十一年碑载“……饶将正殿三楹两廊六间伽蓝祖师庙二座山神常陀庙丽一时重修……”。知该寺乃奉伽蓝祖师。从佛像也可看出主神乃药师三佛。 向阳池、神柏与这片原始柏林在当地还有一个精美的传说:古时候,一农人有幸挖得一聚宝盆,回家试验后神灵。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官府,官府遣衙役讨之。农人抱盆逃至此地,看到荒秃野岭,渺无人烟,便将聚宝盆埋下,为便于日后寻找,他在埋盆处种植了一株小柏树。多年后,农人到此寻盆,原来光秃秃的山岭长满了郁郁青青的柏树,分不清那棵是种植在聚宝盆上的柏树了,最终空空而归。 寺前一水溏,曰向阳池。池水四季如碧。为山中活水溢流而成。池正上方有一石洞,山中涧水、泉水积聚后,通过此洞注入池中。 碧水满池,深不见底。水池长约25米、宽20米,前有石制栏杆、栏板护卫。栏板上雕有荷时、莲花等图案。 寺中廊下共有石碑五通,寺外石岩下也有两通。从碑文记载来看,并无始建之碑。最早的重修碑是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立。后有雍正二年(公元1723年)、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嘉庆八年(公元1804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和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该寺始立年代不详。 大殿三楹,坐落在寺院正北方,回廊赤柱,画栋雕甍。殿前赤红顶柱上书:“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红尘迷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