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昵称41961047 2017-06-29

在中国人物画史上,《听琴图》是一幅稀有的气息高雅之作。

从魏晋时起,人物画逐渐登上大雅之堂。

发展到宋代,人物画一科已经达到了顶端。

而恰在此时,《听琴图》出。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历史就是这样,由于时间的累积,许多事情变得明晰,更多事情反而模糊。

《听琴图》就是显然属于后者。

首先,《听琴图》的作者是谁,无法确认。

尽管这幅作品左下方有中国美术史上人人皆知的花签:“天下一人”。

但是,擅画的宋徽宗赵佶经常在画院画家的优秀作品中签下这一笔名,将画“占为己有”。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与在画史上有明确记载的赵佶的《芙蓉锦鸡》《四禽图》《瑞鹤图》《池塘晚秋》比较来看,

这幅作品很可能另有其人。

作者是谁?

一说是南宋院画画家孙必达。

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徽宗赵佶。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听琴图》的画面布局极为简练,赵佶坐在中央抚琴,左右两位侍臣一个是“仰窥”、一个“低审”。

对于两个侍臣的身份,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一说是蔡京、童贯;另一说是王诜、王黼。

三人连同下面的石盆景共同都成了一个菱形结构。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在菱形结构安排好了以后,便在徽宗身后添置了松竹藤,在青衣大臣的身旁陪衬了一个侍童。

从图中看以看出,人物的服饰都极为简洁,不管是徽宗的道服,

还是大臣的青红,抑或小童的深蓝,都概括而鲜明。

这与松竹藤,包括下面的盆景的极尽繁复之能事,形成了明确的对比关系。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移开图像,我们的视线很自然被带到了画面上端的题词上。

中央是"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臣京谨题。”

右侧是“听琴图”,三个瘦金体大字。

“臣京”指的是蔡京,这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罪臣,书法倒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流水准。

虽然这首题诗有拍徽宗马屁的嫌疑,但从诗意看,倒并不拙劣。

撇开其他不谈,但就蔡京的文学造诣来看,实在不低。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艺连君认为,《听琴图》看作顾恺之以来,最为优秀的人物画作品亦不为过。

它见证了皇家园林中文人雅集的轻松与惬意。

这也是中国文人生活中,最令人神往的状态。

细观——告诉你不一样的隐情|《听琴图》中的玄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