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学习时并不是记住的知识越多越好,反而要尽量少记东西?

 长沙贺勤 2017-06-29

学习是有成本的。

第一个是时间。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在开始学习之前一定要评估,学这些知识值得花多少时间。

另一个重要的学习成本,是记忆力。

时间成本大家很好理解,为什么记忆力也是成本呢?

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是非常有限的,它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比如我们都有经验,中学时要背下来的政治历史等等,考试过后很快就会忘了。但即便只是短暂的记忆,也需要我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总是强调,要把知识都记在脑子里。为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中学阶段绝大部分考试是闭卷的,要求我们在不看书的时候,去解决试卷上的问题。这是合理的。

但如果再生活中也这样要求就是荒诞的。因为生活中大部分情景下,是没有闭卷的,是允许我们查阅资料的。

在日常工作里,你不会听到老板对你说:“小刘,你把这件事给我解决了,但是不许看书,不许上网,不许查资料!”

你只需要把问题解决就行了,没人管你查不查资料。而且我们现在有手机了,有网络了,我们可以把大量的资料存在手机里,存在云端,这些知识是用不着记忆。

所以,所以学习并不是记住的东西越多越好,而是尽量少记忆东西。我们要提高学习的效率,知识是能少记就少记,只记忆最核心的,不得不记的知识。

不得不记的知识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知识体系的逻辑骨架。

这个体系是最关键的,是需要背的,这就是过去常说的提纲挈领。

如果建立这个体系?

个人觉得有用的建议,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稍作修改,变成自己的体系。

什么叫学科分类?就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历史,地理这些学科。比如数学再往下,是代数、几何、拓扑,函数,再往下一层一层还有。

这个学科分类的表是可以在网上找到的,就搜索“学科分类”就行。

为什么要以学科体系为基础呢

第一,它的分类方式很成熟,一些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都想过了,都解决了。

第二,它和现在学术文献的分类是一样的,非常便于查找资源。比如你在拓扑学上有疑问,那你很容易查找到这个门类下面所有的书籍和文献。这些资料很集中,用不着到处乱找。

第三,通用性很好,这个知识库一旦存好了,可以用在很多问题上。这次用完了,下次还可以用,不用重复劳动。

那么,为什么说要自己稍作修改呢。

原来的学科分类只是一个参考,真正开始储存知识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以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核心。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能太大,并且一定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举个例子。

比如你喜欢玩游戏。这时候有一个人过来对你说:哥们,你教我玩游戏吧。

你可能没法回答,因为游戏那么多,到底想玩哪一种啊?

好,现在他的问题变得更具体一点:你教我玩星际争霸吧?

其实这问题还足够好,还是太大了,是从最开始的规则讲吗?从最基础的操作讲吗?还是给你讲最高级的战略战术?这个问题还是没法很好 的回答。

那么,一个比较合理的问题是什么样的?

很简单,你要把具体的困难说出来。比如说:我用人族开局造第一个兵营的时候,经济总控制不好,该怎么做?

——你看,当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真正走出了解决它的第一步。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在给自己读书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

比如你说学知识是为变快乐,这个问题就太宽泛了。我们其实可以说,从本质上,我们人生中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所以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去回答的。

比较合理的问题是什么?比如你说,我很困惑,最近一直很焦虑,惴惴不安,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想要不焦虑,所以我要看书,学习知识,用这种方式来摆脱这种困惑。

这就是一个不错的问题,一个具体的问题。也是真正让人想要自发学习的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