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涓之绣 2017-06-29


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子痫前期是怀孕期间特发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也会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在妈妈方面,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视物模糊、抽搐、胎盘早剥、肾衰、血小板减少等,甚至危及生命;在宝宝方面,可引起生长发育受限、缺氧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由于子痫前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分娩才能使疾病最终缓解,对于很早发病的患者,往往造成很早期的早产,导致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而如此严重的疾病发病率却不低,在健康初产妇中发病率约2-7%,而在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中则成倍上升。因此,近百年来,如何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一直是无数产科医生孜孜以求的难题。


研究背景


1978年,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首次报道了阿司匹林成功预防子痫前期的一例病例报道。那是一名有过两次早发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两次胎儿都没有存活,于是实验性应用了阿司匹林,结果直到孕34周分娩,没有发生子痫前期,宝宝存活了。从那以后,阿司匹林就开始得到产科医生的关注,在全球开展了几十项这方面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超过3万多名孕妇参加了这些研究。


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对于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小剂量阿司匹林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微信圈广泛转发的文章中,阿司匹林甚至被称为“神药”,因为它有消炎止痛、抗血小板、预防心梗脑梗、抗风湿等等功效,还能用于预防子痫前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是有适用人群、剂量和时间的要求的,预防有效性也不是百分百的。



适于人群


首先,阿司匹林适用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根据我国的指南,高危因素包括有年龄 ≥ 40岁,肥胖(BMI ≥ 28 kg/m2)、子痫前期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既往子痫前期病史,存在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此外初产妇、两次妊娠间隔超过10年、多胎妊娠、孕早期蛋白尿等也属于危险因素。


推荐剂量


关于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目前用于预防子痫前期应用的都是小剂量,即≤150mg/d 的剂量,这样的剂量在早孕期以后使用是安全的,不增加胎儿畸形风险、也不增加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风险,有国外研究随访至生后18个月,宝宝生长发育和智力均不受影响。关于剂量多大才有效,目前还有争议,但是现有研究表明可能至少需要100mg/d,当然这些研究还是基于国外的数据,我国并没有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牵头全国11家中心正在做相关的研究,以提供国人的数据,有高危因素的孕妈妈欢迎前来咨询、入组参加我们的研究。



推荐时间


关于阿司匹林应用的时间,应该在早孕期末即12周以后开始使用,以避免早孕期对胚胎的潜在影响。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从早孕期开始定期产检,尽量在孕16周之前开始用药,因为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16周之前就开始效果更明显,主要能够改善胎盘着床,降低早发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16周以后才开始的也不要放弃用药,因为子痫前期的风险也可以降低大概10%左右。一般建议可以用药至孕34-36周再停药。


预防效果


最后谈一下关于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的有效性。有效性根据应用人群、剂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不同临床研究的结果也并不一致。根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2014年的报告,对于有高危因素者,小剂量阿司匹林( 60-150mg/d不等)可以使子痫前期风险降低24%,早产风险降低14%,胎儿生长受限风险降低20%。而如果剂量≥100mg,16周之前开始应用于特别高危的人群,早发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会降低的更多。因此,预防的作用是因个体而异的。


当然小剂量阿司匹林使用的时间、剂量、适用人群等还有很多的争议悬而未决,或者说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比如高危人群的界定,是否可以在早孕期像做唐氏筛查一样,通过病史、抽血、超声等指标,应用软件计算风险,来筛查出高危的孕妇,再有针对性的用药,提高预防的有效性,避免不必要用药,目前也有国外的研究在做,而且结果不错,很有应用前景。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预防子痫前期的梦想能够成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