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明代水浒人物斗彩杯-当代书坛精英跋文对应展:童辉

 月满西楼057 2017-06-30



简  介


童辉,陕西西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高校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教育书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长海印社副社长,西安中国书法院副院长,《中国艺术联盟》主编。作品获敦煌书法节“全国百家奖”,“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展优秀奖,全国丝路风情美展金奖,全国体育美展银奖,二十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展赛。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编著有《吴昌硕书法鉴赏》、《太白楼散诗》、《中国古圣贤人物画集》等。



佳作赏析






毛国典


童辉近年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之所以被西部书坛所瞩目,与她开阔的眼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非凡的悟性、坚韧不拔的求知精神是分不开的。她取得一定的成绩我以为原因有二:一,她有思想,有创建,她追寻书法的道路正确。二,始终坚持传统,以古为新,她对二王法书、米元章、王铎、赵之谦诸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她的作品笔法精到简约、沉稳劲健,结体收放有度、平中见奇,大量书法篆刻作品章法布局极具巧思、颇有韵味。







王金泉


童辉书涉广泛,犹喜吉金文字,经其演绎,别有风韵。开合有度,起收适妥,巧拙并举,浓淡相间,盖其锦心所役,固经营有方则姿态生焉。其形草虽袭魏晋,然碑路阔广,尽情迭宕,恣肆不羁,极尽行魏之能事,似得悲庵遗脉。予曾读其手札一帧,所录乃学书之心得句,秀整脱俗,格高神闲,欹侧不计,因势取法,透东坡、悲庵之信息,而悲庵偏重也。此皆性情所致,性情即率真飘逸者也。小楷鲜为人知,偶现则新耳目,用笔入微,结体宽博,虽悠游古贤中,而时设夸张之局,意在变刻板为灵动,为此则露驭驾通篇之能也。其喜治印,印风如书风,尤善以大篆入之。其用刀或切或冲,凌厉舒缓,了然于胸,而布局时出所料,或险象环生,或风平浪静,张弛适意,自出机杼,予叹为观止。假以时日,翕学养之枢机,发常人之不思,而其志不磨,当挤身列强,且有俯视一切之概矣。







宋江安


当我们以“青春记忆”来评介童辉的作品时,或许会引起人们的不解。然而,“青春记忆”往往与年龄无关。我始终认为童辉一直生活在青春的阳光里。这也是她的价值所在。不管他人如何以为,我都认为其价值不在于她远离了喧嚣的书坛,也不在于她的理论是否原创,更不在于她打破了自己的一个又一个旧的图式。这些都不足以使童辉具有怎样的闪光点,而使童辉能够在艺术界有一席之地的真正原因恰是她独有的韧性以及青春心态,是那种敢为天下先的龙马精神,一位艺术家,尤其是位刚届而立之年的艺术家能够如此,我们还能,而且有必要苛求更多吗?希望童辉的书法不应做“笔墨的奴隶”、“也不是为文字符号作说明”,“要用狂飚一样的激情,铁骑一般的意志,来创造时代的墨、线、形多变的语言世界”。







肖云儒


童辉的书法各体兼擅,金石味浓重。篆书以石鼓入手、自甲骨、周秦大小篆直至近代邓石如、吴昌硕篆书皆有涉猎,看得出幼受庭训、循序渐进的学书历程,也许正是这十八般童功给她提供了日后求变出新的底座。童辉的书法在相当程度上褪却了柔弱的闺阁气息,生命和艺术都呈示出一种力度,这力度无疑属于现代社会、现代思潮。这实在是件好事,艺术本不以性别划线,却又无法不受性别的影响,童辉需要的是稳固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主体,方可如男子汉立于书坛矣。







王崇人


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与人文思想成为我们无法忘怀的文化情结,无论是秦汉的砖瓦,还是魏晋的碑额、纸札,都浸透着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文情思,也毫不掩饰地折射出书家的心灵与性情。童辉广泛研究了中国美术史论、中国古代书论,中西艺术比较等,将之应用于书画艺术创作如鱼得水。充分表现她的真性灵,一点都没有脂粉之气,古厚、雄茂、大气,一如其人。其多维的艺术理念便体现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