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像报告模板——CT腹部

 panyunbo 2017-06-30



影像报告模板--CT腹部





目录:

1.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2.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3.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4.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5. 1).肝左/右叶肝内胆管结石局灶性胆管扩张。 2).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 3).慢性胆囊炎。

6.胆结石,慢性胆囊炎

7.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原发性结节型肝癌。2).肝硬化,脾大,腹水。3).门静脉癌栓形成;

8.1).肝右/左叶肝癌碘油栓塞术后碘油沉积良好,肿瘤坏死,肝右/左叶肝癌碘油栓塞术后碘油沉积不良,肿瘤部分存活。2).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9.肝硬化,脾大,腹水

10.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肝硬化,脾大,腹水

11.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弥漫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肝硬化,脾大,腹水

12.1).肝癌术后改变,未见明显复发。2).肝硬化

13.肝左叶/肝门区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胆管细胞癌并肝左叶胆管扩张

14.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

15.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16.1).肝内钙化点; 2).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17.肝右/左叶肝囊肿

18.肝内多发囊肿

19.多囊肝,多囊肾

20.肝硬化,脾大,腹水。门脉高压

21.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肝转移癌

22.胆总管下段并梗阻性胆管扩张

23.梗阻性胆管扩张,梗阻平面在胆总管下段,性质考虑为炎症可能性大(纤维缩窄性乳头炎)

24.梗阻性胆管扩张,梗阻平面在胆总管下段,性质考虑为壶腹癌可能

25.胰头/体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胰腺癌并梗阻性胆管扩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26.胰腺改变,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

27.胰腺改变,考虑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形成。 慢性胰腺炎

28. 1).脂肪肝(肝右叶/普遍性);2).慢性胆囊炎


1.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肠道结构未见明显大的肿块影,盆腔内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无增厚,前列腺大小形态尚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双侧精囊腺正常,直肠内可见造影剂充填,肠壁未见明显增厚,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2.盆腔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未见明显异常,腹腔内肠道结构未见明显大的肿块影,盆腔内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均匀,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密度均匀,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直肠内可见造影剂充填,肠壁未见明显增厚,子宫直肠窝未见明显异常,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3.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4.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密度均匀,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双侧肾脏对称,大小及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5.  1).肝左/右叶肝内胆管结石局灶性胆管扩张。 2).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并胆管扩张。 3).慢性胆囊炎。

扫描示肝左叶/右叶胆管局灶性扩张,其内可见多发斑块状高密度结石影,肝门区左/右肝管/总肝管无/亦扩张,未见/并可见结石影,胆总管扩张,可见圆形高密度结石灶。肝内未见其它实性病灶,脾不大/稍大,胆囊壁稍增厚,体积稍大,其内可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6.胆结石,慢性胆囊炎。

平扫示胆囊不大/略大,壁稍增厚,胆囊内可见点状/圆形/团块状致密高密度影,最大径为 cm,边缘光滑/毛糙,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未见局灶性密度异常,胆管无扩张,脾不大/稍大,胰腺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7.  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原发性结节型肝癌。2).肝硬化,脾大,腹水。    3).门静脉癌栓形成

扫描示肝右/左叶见一占位性病变,边界尚清楚,有一包膜,大小约为 X X  cm,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均匀/略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增强特点符合'快进快出'改变,即动脉期病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肝内胆管无扩张,门脉期门静脉充盈良好/右/左支充盈缺损,脾大 个肋单元,肝周可见液性信号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胆囊壁略厚,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可见个别小淋巴结,。 

 

8. 1).肝右/左叶肝癌碘油栓塞术后碘油沉积良好,肿瘤坏死。肝右/左叶肝癌碘油栓塞术后碘油沉积不良,肿瘤部分存活。2).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9. 肝硬化,脾大,腹水。

肝癌碘油介入治疗后复查,平扫示病灶大小约为 X  cm,碘油沉积良好/不良,呈均匀完全沉积/不均匀斑片状沉积,内部可见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病灶内部低密度区/边缘可见强化,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可见充盈缺损,肝内胆管无扩张,脾大个肋单元,肝周可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可见数个直径为 1cm的肿大淋巴结。

 

10. 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肝硬化,脾大,腹水。

扫描示肝右/左叶见一巨大占位性病变,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约为 X X cm,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裂隙状更低密度区,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延迟扫描病灶呈低信号,邻近血管受压推移呈抱球状,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可见充盈缺损,肝内胆管无扩张,肝左/右叶尚可见一较小类似以上密度改变病灶,脾大个肋单元,肝周可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可见数个肿大淋巴结。 

 

11. 1).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弥漫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肝内子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肝硬化,脾大,腹水。

扫描示肝右/左叶弥漫性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可见更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其内可见少许正常残瘤肝组织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有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延迟扫描病灶呈低信号,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可见充盈缺损,肝内胆管无扩张,脾大个肋单元,肝周可见弧形液性密度影,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可直径为  cm的肿大淋巴结。

 

12.1).肝癌术后改变,未见明显复发。2).肝硬化。

肝癌手术后复查示原左/右叶肝癌已切除,局部肝表现略凹陷,呈水样裂隙状/条索状低密度改变,肝比例失调,但肝内未见明显其它局灶性异常密度影,肝内胆管无扩张,增强扫描后原手术区未见异常强化影,胆囊不大,壁稍增厚,脾大个肋单元,胰腺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13.肝左叶/肝门区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胆管细胞癌并肝左叶胆管扩张。

于肝左叶/肝门区见占位性病变,平扫呈略不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界欠清,大小约为  X  X  cm,肝门区及肝左叶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静脉期病灶有轻度不规则强化,延迟后增强较明显,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脾不大,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14.肝右/左叶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

扫描示肝右/左叶见一类圆形病灶,边界尚清楚,大小约为 X cm,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均匀/略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病灶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扫描病灶基本/大部分充填,肝内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15.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

扫描示肝内多发类圆形病变,边界尚清楚,最大者约为 X cm, 平扫呈略低密度,CT值为 Hu,密度均匀/略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病灶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扫描病灶基本/大部分充填,肝内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16. 1).肝内钙化点;2).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

肝脏肝脏大小、形态正常,于肝右/左叶可见一/多个高密度钙化点,未见其它局灶性密度异常,肝内血管走行正常,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不大,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后未见异常强化。

 

17.肝右/左叶肝囊肿。

肝右/左叶见一类圆形病变,边界清楚,光滑锐利,大小约为 X cm,平扫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 Hu,增强扫描扫描病变无强化,边界更清楚,余肝内密度未见异常,血管影走行正常,肝内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18.肝内多发囊肿。

于肝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边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约为 X cm,平扫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 Hu,增强扫描扫描病变无强化,边界更清楚,余肝内密度无异常,血管影走行正常,肝内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19.多囊肝,多囊肾。

于肝内见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类圆形病变,边界清楚,最大者大小约为 X cm, 平扫呈均匀低密度,CT值为 Hu,增强扫描扫描病变无强化,边界更清楚。双侧肾脏亦可见类似肝内多发病灶改变,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肝内胆管无扩张,脾不大,胆囊大小及形态正常,胰腺无异常,

 

20.肝硬化,脾大,腹水;门脉高压

肝脏体积较小,边缘呈波浪状不平,肝各叶比例失调,左叶明显增大,右叶缩小,肝内密度欠均匀,呈多发小结节状,但未见明显局灶性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肝脏密度尚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脾大  个肋单元,肝脏外缘可见弧形液性信号影。脾门及胃底、食道周围可见多个粗大迂曲血管影。

 

21.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肝转移癌。

于肝左右叶可见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类圆形病灶,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欠清,病灶密度不均匀,中央可见液化坏死区,增强扫描病灶周边强化,中央坏死区不强化,呈现'牛眼征'。脾不大,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可见数个小淋巴结。

 

22.胆总管下段并梗阻性胆管扩张

扫描示肝内胆管扩张呈圆形断面及管状,平扫呈低密度,肝门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亦扩张,胆总管扩张并呈渐近性,胰头段胆总管仍见扩张,于胆总管下段可见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胆囊明显扩大。胰头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23.梗阻性胆管扩张,梗阻平面在胆总管下段,性质考虑为炎症可能性大(纤维缩窄性乳头炎)

扫描示肝内胆管扩张呈圆形断面及管状,平扫呈低密度,呈不均匀性扩张,部分呈跳跃性,'枯枝状',肝门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亦扩张,胆总管扩张并呈渐近性,胰头段胆总管仍见扩张,胆囊明显扩大。胰头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24.梗阻性胆管扩张,梗阻平面在胆总管下段,性质考虑为壶腹癌可能。

扫描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圆形断面及管状,平扫呈低密度,呈均匀性明显扩张,'软腾征',肝门区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亦扩张呈管状形,胆总管扩张并在胰头/下段突然中断,胆囊明显扩大。胰头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25.胰头/体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考虑为胰腺癌并梗阻性胆管扩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胰腺体积不规则增大,以胰头/体部/尾部明显增大形成肿块,大小约为  X  cm, 平扫呈等/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液化坏死,病灶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分界欠清,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强化,胰周围组织界面不清楚,胆总管扩张,在胰头段突然中断,肝内及肝门区胆管明显扩张,腹膜后可见结节状软组织影。

 

26.胰腺改变,符合急性胰腺炎改变。

扫描示胰腺体积明显普遍性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减低,胰周可见多处液性低密度渗出性改变,胰管不/可见扩张,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不大/略大,壁稍厚。脾不大,腹膜后未见明显淋巴结。

 

27.胰腺改变,考虑为慢性胰腺炎并假性囊肿形成。 慢性胰腺炎。

扫描示胰腺体积尚正常/萎缩变细,胰腺内可见多发点状钙化/结石,胰管轻度/明显迂曲扩张,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一类圆形囊性病灶,CT值  Hu,呈均匀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厚,边界清楚,胰周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后囊肿内无强化,囊壁轻度强化,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不大,壁稍增厚,脾不大。

 

28. 1).脂肪肝(肝右叶/普遍性);2).慢性胆囊炎

扫描示肝左中/右叶/全肝密度普遍性减低,CT值为 Hu, 脾脏CT值为  Hu,肝脏密度接近/低于脾脏,肝内血管走行清晰显示,增强扫描后肝内血管影走行正常,密度高于肝组织,未见局灶性异常强化影,脾不大,胆囊不大,壁稍增厚,胰腺大小形态正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