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六讲》之伦理孤独

 安念夕 2017-06-30

    伦理是和制汉语,在汉语中指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何谓伦理?

    伦理是一种合理的分类,将人们按照性别、年龄以及不同族群进行归置。人一出生,便立马被置于人际关系网中的适当位置。但在人类学上,我们有很多机会来考察这些分类的合理与否,当分类不符合既定的设想时,我们称之为“乱伦”。

    简而言之,“乱伦”就是对原有分类原则的质疑,进而提出新的分类方式。在历史的长流中,“伦理”和“乱伦”其实是在不断适应不同时代对道德的看法。在血缘内婚的时代,埃及法老王娶她的妹妹为妻,或者父亲娶女儿为妻都是符合伦理的。道德给人类的行为预设了一个范围,范围内属于伦理,范围外的就是乱伦。

 

伦理调整面对的障碍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伦理重新调整的时代。过去的君臣伦理已被颠覆,但在转换的过程中,有些东西还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留存于世。

    五伦之中,最难撼动的是父子伦理,也就是亲子伦理。“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就被视为善行之首。直到今日,请人在丧礼上帮忙哭丧的事情仍时有发生。在这里,“孝”已经沦为了一种表演,一种本质上很伟大的伦理变成了一个空具外壳的形式。

    但在中国古代文学里,有一个背叛父母伦理的漏洞,就是《封神榜》的哪吒。他一直对抗父权,觉得自己之所以亏欠父母,就是因为身体骨肉来自父母,所以他自杀,割肉还父,割骨还母,这个举动实际上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对伦理的颠覆。

 

正确的伦理观——先个人后伦理

    建立新的伦理应该以独立的个人为单位,先成为一个可以充分思考、完整的个人,再进而谈其他相对伦理的关系。如果自我的伦理是不健全的,那么家族伦理就可能会让营私舞弊变为合理的行为。家族里的私法大于公法,恰恰构成了社会无法现代化的障碍。因此,个人应该要审慎地思考,道德与法律之间两难的模糊地带该如何通过。

    当我们在伦理的网络中,很难自觉到孤独,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自我,而这个自我的“失去”,有时候我们称之为“爱”,就是在于没有把自己充分完成。人之一生很多看起来必需经历的事情也许不是那么必要的,许多人结婚是为了伦理的完成而非自身的需要。如果能充分地完成自我再去构建伦理,伦理会更完整。

    以个体为主体的伦理所发展出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不会变成一种固定的制约、倚赖,而是相互的配合和尊重。个体孤独的健全就是要对抗不恰当的爱,将不恰当的爱做理性的分类纾解,才有可能保有孤独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