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运用经方黄土汤治愈慢性结肠炎一例汇报案例

 知识润无声 2017-06-30
 尊敬的群主,各位老师、各位同道:
大家晚上好!感谢轮值团队曾新荣老师邀请我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分享一个我用黄土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案例。
患者 赵某 男性 67岁,腹痛腹泻十余年。
现病史:十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腹泻日十余次,曾到多家大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曾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复发。这位患者听他亲戚说我在北京学习经方,也想来试试。
刻下症:患者面色晦暗,言语低微无力,身体羸弱消瘦。怕冷、腰痛,口中和,小便可,每日从早上三四点开始到夜间少则四五次,多则十余次拉水样便,舌苔白微腻脉沉细。考虑为太阳太阴合病给与附子理中汤合桂枝人参汤加炮姜茯苓(有肾着汤)之意。
处方:桂枝10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6克苍术10克  干姜10克  炮姜6克  黑顺片10克茯苓15克 七剂  水煎服
二诊:怕冷减轻,腰痛减轻但腹泻次数仍未减少。去年我参加过鲍艳举老师的六经辨证班,鲍老师有一黄土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案例。受鲍老师这个案例的启发。考虑这位患者可不可以用黄土汤治疗?再细问患者,患者稍微有点口干,手脚凉。稍吃一点水果就拉肚次数增加。舌苔白脉沉细。辩为厥阴病之黄土汤证。药房中无灶心土,问他能找到灶心土不。患者说有亲戚在老山沟里,可以找到。
处方:灶心土100克  苍术10克黑顺片10克 黄芩10克 生地黄10克 炙甘草6克 阿胶10克(烊化)冲服   七剂  水煎服
三诊:腹泻仍未减轻,患者要求再拿七付药再试试。
三个月后患者来看皮肤病告知,他的结肠炎先后吃了21剂药后已经好转,现在少吃点水果也不拉肚了。
按:冯老在《解读张仲景医学》这本书中,把黄土汤归属厥阴病证,本方的辨证要点: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热者。
冯老在这本书中说:“如就《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5条:“下血,先便后远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这条述证亦很不备,远血在脏,虽以止血为先务,但不定即需本方。若就各药主证而言,生地黄、阿胶皆兼补虚,当有羸疲、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等症,有大量附子可能有肢寒,或厥冷脉微等阴寒症候。附子伍白术当有水气痹痛或大便微溏等症。附子与生地为伍,亦或有麻痹不仁。生地黄与黄芩合用而治烦热,尤其四肢当苦烦热。以上诸证,虽未必一时具见,但亦绝不能一无所见”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这本书里说灶心土,也称伏龙肝,为温性收敛药而有止血的作用,伍以生地、阿胶养血清热协力止血,佐以甘草、白术理中燥湿。既用附子之大温,又用黄芩之苦寒,治诸失血阴阳寒热交错互见而陷于半表半里阴者。黄土汤适应证为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热者。灶心土于厥阴病黄土汤方证中,主温下止血。经方用灶心土仅见于黄土汤方证,为温下止血,治疗上热下寒之下血。
《别录》载其“味辛,微温。主妇人崩中,吐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
《本草便读》这本书中记载: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本草拾遗》中灶心土有温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的记载。
这位男性患者67岁,虽无便血,但大便溏泻日四五次,多则日十余次前后达十年之久。患者面色晦暗,言语低微无力有寒象。初诊问诊不够细致,选用附子理中合桂枝人参汤加炮姜,没有顾及到患者血虚的贫血症候。
在选方用附子理中合桂枝加人参加炮姜在方向上有错误,《伤寒论》159条:……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
二诊时选用黄土汤,不仅附子改善了手脚凉,面色晦暗,言语低微无力的阳虚证候,生地阿胶补血针对了患者身体羸弱消瘦血虚的状态。附子和苍术改善的是大便溏泻的阳虚水盛的状态。而且选黄土汤偏于下焦,灶心土有温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久泻。前后服十四剂黄土汤而治愈反复十余年的慢性结肠炎。
由于我是西学中,又是刚刚学经方。水平确实非常有限,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请老师们谅解。谢谢大家!
                           (曲靖郎坤霖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