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第一阴谋家、给朱棣戴白帽子的男人的临终遗愿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永乐十六年三月的一天,瑟瑟寒风中,永乐大帝朱棣脸上带着未曾有过的沉重与悲凉,疾步赶往庆寿寺。朱棣此行,是来和他的良师益友姚广孝做最后的道别。

作为帝王,特别是造反上位的帝王,朱棣的一生是孤独的,他多疑弑杀,他刚愎自用,他是彻底的孤家寡人,而姚广孝是他此生唯一的朋友。

姚广孝何许人也?他是怎样帮朱棣缔造了千古帝业?他的临终遗愿是什么?

一、姚广孝其人

姚广孝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号道衍。但是他的心思从来都不在青灯古佛上,他“不务正业”,无心苦读佛家经典,反倒是对阴阳术数颇有心得,是这方面的奇才。但精通阴阳术数又有什么用呢?姚广孝的志向绝非是给别人算算命、选选阴宅,他的野心剑指天下,谁人能懂。

姚广孝早年游览嵩山寺时,一个叫袁珙的相士拦住了他,说他:“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嗜杀,刘秉忠流也!”就是说他长着三角眼,好像生病的老虎,是像刘秉忠那样的爱好杀戮之流。走在路上,被人说是个凶残嗜杀之徒,一般人肯定是非常愤怒,但是姚广孝大爷那是一般人嘛,《明史》中说他的反应是“大喜”,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送朱棣白帽子的男人

姚广孝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施展才华、证明自己的机会,洪武十五年,他等到了。

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在全国各地挑选了10位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道衍和尚姚广孝位列其中。姚广孝心中早已有了人选,就等着此人步入大堂。终于,朱棣和一众藩王一起走进来,当朱棣走到姚广孝身边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声音:“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与大王戴。”朱棣不由得一惊,这个胆大妄为的和尚竟然带了“贿赂”礼物而来,这礼物竟是一顶白帽!朱棣为王,“王”字戴个白帽子那不就是“皇”了嘛!朱棣断定此人非比寻常,答应了“结盟”。

三、靖难之役幕后黑手,国家社稷治世能臣

一见如故后,姚广孝成了朱棣最重要的军师。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姚广孝屡次催促朱棣起兵造反,朱棣心有顾虑,问:“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答:“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后来朱允炆大肆削藩,诸多藩王被废,朱棣终于下定决心,听从姚广孝的建议,开始了靖难之役。

姚广孝一生的理想抱负终于有机会施展,靖难之役中,他是谋划者,是实行者,是智囊,是核心,是最重要的人物,当记首功。

靖难成功了,朱棣荣登大宝,开启了属于他的王朝。帮朱棣打下江山后,姚广孝又致力于帮朱棣建设江山。他制定大政方针,他亲赴赈灾一线,他辅佐太子朱高炽,他教导皇孙朱瞻基,他还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修。他无疑是朱棣最得力的助手。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永乐盛世,朱棣对这位唯一的挚友,自然是论功行赏,给予高官厚禄。但是,姚广孝不爱权、不爱才、也不好色,他拒绝了朱棣无数次的封赏,选择清贫孤苦的生活,白天穿官服上朝,晚上换上僧服,吃斋念佛,清心寡欲。

四、阴谋家的临终遗言

此时,八十四岁高龄的姚广孝撑着最后一口气等着朱棣,他有话要说。一个是野心家,一个是阴谋家,朱棣和姚广孝是“最佳组合”,他们合作缔造了千古霸业,实现了各自的人生理想。现在,就让我们听听这位杀人无数的阴谋家的临终遗言吧!他说:“放了溥洽吧!”

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有传言说,应天被攻破时,朱允炆放火烧了宫殿,但并未葬身火海,而是在溥洽的协助下,逃了出去。朱允炆一直是朱棣的一块心病,他自知皇位来得不正,生怕哪一天朱允炆反攻回来。所以他秘密抓捕了溥洽,逼他说出朱允炆的下落,奈何溥洽不语。对溥洽,放了是个威胁,杀了则断了线索。于是朱棣囚禁了溥洽,这一关,就是十多年。现在,朱棣的战友提出了唯一的请求——放了溥洽。

朱棣看着那双垂死的眼睛,那双眼睛在等一个答案。朱棣最终答应了他。心愿达成,姚广孝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光辉而罪恶的一生。

也许你会问,不为权,不为钱,不为色,姚广孝一生,算计、争夺、杀戮,以致众叛亲离、孤苦无依,他为了什么?或许姚广孝就是那种为了造反而造反,为了杀戮而杀戮的人吧。他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来到这世界上。他做到了,只是,无数无辜的生灵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