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与意拳之比较——争力、胎息与起点

 明日复明日fu1l 2017-06-30

意拳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形意拳从形到意、或者说从有形有相进入到无形无相后的内容。比如意拳的浑元桩,通过意念假借,胳臂腿、胸腹胯等,好像抱着一棵大树,用意念对这个大树进行提锉推拉旋转等等,等身体和意识完整统一之后,进入到提而未提、拉而未拉,姚宗勋先生的原话,是朦朦胧胧有那么点意思,这个所谓的意思,其实就是孙公禄堂讲的“有无不立、有无并立”。就好像我之前说开合是一块来的,或者说一块发生的,众人皆不知其意,其实就是姚先生说的这么点意思。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孙公云,内家拳无非中和二字,除此无元妙也!用理论来总结,这个发而未发就是太极,也就是一气,或者说内劲了。不管是练意拳,还是练形意拳,从有形有相进入到无形无相,能够最终体认这么点意思,或者是孙公讲的“当中一点子应用”,拳法即从俗入圣矣。


意拳所谓的处处争力,及时在身体牵涉到运动发力的部位建立支点,或者说杠杆的作用。阿基米德说,只要给他一个足够的杠杆,他就可以撬动地球。普通人只有直力,一前一后,打架的时候头重脚轻,出拳打人很容易失去重心,就是因为身体即缺乏整体,又缺乏支点。搏击的支点比较简单,脚蹬地算一个支点,腰胯拧转算一个支点,身体左右抡转算一个支点,把这三个支点搞清楚,把身体发力的次序搞顺畅,就能够在瞬间发出几倍于平常的力量。所以不要以为重拳都是从肌肉练习中来的,肌肉练习只是力量训练很小的一部分,重拳基本来自于身体内部运动结构的顺畅。意拳和形意拳一样,强调整体冲击的技击作用,比如大卡车去撞小汽车,大卡车不会分成几个部分去撞,而是一个整体撞上去。那么我们练的就是大卡车。但是普通人的运动特征缺乏这种整体的冲击能力,只要一动身体就是零散的,所以要先通过站桩建立周身一体、简单说六面争力、乃至于处处争力,最后的结果就是浑元力。浑元力从有形有相上讲就是周身整体冲撞力,从无形无相上讲是先天神意爆炸力。身体内部没有建立起处处争力的机制,很难形成内外一体的浑元。但这种处处争力,又不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它只是神意上的一种显现,处处争力一点建立起来,体现在身体的启动,就是孙公禄堂在《形意拳学》里讲的起为横了。


姚宗勋先生在讲到站桩的呼吸时,说得就非常到位了。一开始是自然呼吸,然后进入到腹式呼吸,最后忘记了呼吸,好像周身汗毛孔在呼吸,这就是所谓的“胎息”了。一开始的自然呼吸谁都能做到,但一定是要心情平静,心平气和。人总是在思想高度紧张或者欲望特别强烈的时候呼吸急促,这是生理上自来的本能。呼吸带动了心跳,加速了身体功能的使用,实际上是加速消耗的过程。我们练拳要反其道行之,所谓道者反之动,要做到空空静静,则自然心平气和,呼吸自然平缓舒张,而后心气下降,肾气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即是腹式呼吸。而这个阶段仍然在有形有相、也即在后天阴阳之中,所以尽管呼吸变得非常平稳舒缓悠长深入,但仍然是一呼一吸,那么再进一步就是转化呼吸为息,也就是我反复讲过的呼吸变得若有若无,进入到先天的层面,也即是姚宗勋先生讲的忘记了呼吸,好像没有了呼吸。到这个程度,身体内部才会发生化学变化,易骨易筋才会出现。有很多武术爱好者下功夫也很勤,但终其一生一无所得,便是在此关窍处没得到真传。所谓呼吸一微秒生理就微妙,不懂得此处先后天分野,最多也就是肌肉上的功夫。那么如何做到?其实就是空空静静这四个字,在没有其它的了。不管是形意拳还是意拳,甚至所有的传统武术,都要求你静下来,就是这个根骨。你说我根本静不下来,那是你自己的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遇见了明师是大机缘,自己有没有这个悟性慧根也是大机缘,这就完全在于自己了。


站桩其实是个很甜蜜的事,比如我都是白天打拳晚上站桩,因为白天阳气做主宜动,晚上阴气做主宜静,而又有动极而静,静极而动,动静有别。那么我都是盼着晚上回去站桩的,因为身心内部的甜美酣畅不是可以用文字来形容的。初学站桩大多觉得很苦,基本上是两个原因,一是身体局部僵硬,做不到专气致柔;二是内中没有消息,就只是个空架子。体会不到好处,消息也不来,时间稍微长一点肩膀腰背都酸痛难忍,这时候可能有的门派就要求硬挺着,我要说不对大约信的人不多,不过姚宗勋先生的说法和我一样,内中全无消息站桩实无益处,不能为了站桩而站桩,也不是只要你往那里一站就出功夫。桩和拳一样,只是出功夫的载体,王芗斋先生说要重意不要重形,形式只是渡河之舟而已。所以站桩一开始要勤站,别久站,久站伤骨,连带着伤筋,确实没好处。比如每次站二十分钟,下来走一走溜达溜达,再去站就会有焕然一新的感受,为什么呢?孙公禄堂在《形意拳学》里反复提到“起点”二字,和“一气”二字一样让后人费解。大约在我解密“一气”之前,我还没看到有人清楚说明过“一气”是什么。一气就是内劲。就是有研究一气的,也把一气理解为一口气,一呼一吸,实在是离道太远。那么这个“起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极而始、太极而动。如同我上面的例子,你下来溜达溜达,身体也松快了,心情也放松了,心里头空空静静了,再去站的那一瞬间,就合上无极和太极的功用,这个就是“起点”。不懂这个起点,就要白费很多功夫了。所以有多少人是练错了的,这回知道了不妨改正,看看是不是进步很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