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人葬送了多少文艺咖的梦境,成全了多少屌丝的臆想。

 胡桃苑 2017-06-30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胡桃苑。

部分文字通过作者的巧妙编辑融为一体,堪称大作。


我喜欢你啊,却用钱开错了头。

10年前的网络歌手充斥大街小巷,当人人都哼唱着:“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我们也迎来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潮流;再到如今的网络直播,不管是PAPAPA,还是卖萌、发呆、套路,观众的眼睛被越来越多的东西占据,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有用的?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尽情去哈哈大笑时,也没有了以往那般无忧无虑的快乐。反而是笑后的一片寂寞、孤独、冷漠、麻木、无奈。




这么多年过去,你依然是我愿意绕很远很远的路去接近的人。

有人说,新媒体运营拉低了策划的进入门槛;有人还说,一个标题就能干趴下一片儿4A公司的“精英”;有人在网络直播卖萌、耍贱、发呆、打豆豆,就可以收获盆满钵满,一秒路人变红人。


玩的都是套路,深不可测却硬是要跳进去被把玩儿。

刚从事新媒体行业的时候,一心要写出笔直工整的文章,亦或是口诛笔伐,凄凄惨惨戚戚,亦或是逗趣十足且自嘲幽默,但却因为100000+这一赤裸裸的数字纷纷倒戈,一蹶不振且长眠不醒。




相忘于江湖,不如相忘于新媒体。

关于新媒体,尤其以从业人员最为可悲、可叹、可亲,可劲儿造作。各大公司招聘的新媒体人员要求如下:

1)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以新增用户数为主要目标,定期发布公司或产品相关新闻动态、用户感兴趣广播和消息;

2)负责及时回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提问,跟进问题,记录有效建议;

3)负责策划并执行微信微博活动,提高粉丝活跃度;

4)负责定期梳理汇报新媒体维护情况,深入挖掘、研究微博微信营销策略,提出优化建议。

四件大事,一气呵成,气贯山河,波涛汹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真的好生壮观,不觉震耳欲聋。


总是觉得自己写的比较牛B,再看看别人的自觉按了删除键。

什么是新媒体?无非是说现在最流行的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环境下的新产物。伴随着旧媒体的没落,新媒体越来越受宠。我们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它越来越便利。与其说是新媒体,不如说媒体的新形式。以前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无非就那么四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出现,人们可以从网站、博客、微信、微博等随处都可以获得最新消息。


胡桃苑—发现身边新媒体人

胡桃苑是胡桃科技的自媒体品牌,旨在服务新媒体人的社群组织,为新媒体人而生,是新媒体人的学习、交流、互动、分享综合平台。

 人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下,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被信息异化。由于个体人的时间、精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大规模的、长时间信息输入会导致焦虑不安,甚至信息接受障碍的状况(指虽然能够识别信息但是处理记忆能力降低,不能再接受新的内容)。然而身处泛媒介化时代的我们已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主动权,铺天盖地的广告、持续不断的信息推送、便捷的信息联通方式将人时刻淹没于信息大潮之中。




【关键词】新媒体;人的价值;泛媒介化

第一,时间被无意义地耗费,或曰无价值批量消费。媒介的无孔不入占用并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随着科技进步与物质发展,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媒体。例如在工作中,依靠电脑、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已是必需。而在下班消遣时,人们也习惯通过电脑、电视来打发时间。甚至在零碎时间,例如餐桌前、上下班的公交车上,也越来越习惯低头看手机,刷社交网络。而且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媒体正在无孔不入地侵入人们的生活,挤占人们有限的时间,以至于很多人得上了诸如“手机强迫症”“微博焦虑症”“网络依赖病”等媒介现代病。


第二,对思维能力和人文价值的侵蚀。当人们习惯于依赖新媒体的如影随形、习惯于无所不在的信息推送时,人类大脑正不可避免地被各种信息填满,变得麻木迟钝。受惠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便利程度在不久以前还是无法想象的,例如随时刷刷微信、微博以了解亲朋好友的状态和热门新闻,出门前查看天气预报以未雨绸缪,打车用APP提前预订而不用盲目等待,去往新的地区可用各种基于LBS的应用来获得商家、景点的信息,去陌生城市可用手机导航避免迷路等。不过基于人的需求而诞生的大量应用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却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媒介依赖、工具理性泛滥等情况,例如个人现在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不需要依据思考判断来做决定,仅仅是依靠智能终端来帮助实现。而长此以往多数人将不可避免地被培养成严重依赖新媒体的用户或消费者,而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主体。另外,在这里我们无意讴歌原始主义,事实上笔者也在享受新技术的种种便利,但是其背后巨大的工具理性逻辑却也不能不让人思考,使用者即人本身,是否在以最实惠便捷的方式得到满足时还能享受到那种求索、思辨、犹豫、决断的过程之乐呢,而对工具理性的热情拥抱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关怀人、尊重人而非简单地将用户当作消费者呢?


第三,丧失主观能动性和行动力。商家、媒体在占据人们大量时间、精力的情况下,通过浅薄的内容正在将人们培养成一群习惯接受、转发、乐于围观却懒于输出、思考的“乌合之众”。如今,理性的思考早已抵不过汹涌的围观跟风,而亲身去经历也远不如通过媒体、意见领袖的转播来得真实,因为个人毕竟观察能力有限,有时候即使亲身经历所获得的信息也不如记者深入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全面、确凿,于是“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了现代人最生动的写照。而且那些本应实地参与的活动也纷纷假媒体方便实惠之名在各种屏幕前予以解决,例如剧院表演、现场讲座、音乐会等现场体验最佳的活动,人们也习惯通过电视、网络来收看,只用被动地旁观即可,完全不用主动参与。另外,电子屏幕的缤纷绚烂与实时互动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安居在屏幕前工作、生活,主动与外界疏离,如今大量宅男、宅女、剩男、剩女的出现不能不说与此相关。总之媒体的无孔不入造成了人们对媒体的日益依赖,过度地沉溺其中则让人变得对现实世界缺乏应有的接触和感知,长此以往,无疑将会导致人与自然的疏离并且丧失敏锐的感知和探索能力。


以上是从个人层面分析当下人的异化,当然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作为基本社会单元的个人最终构成了社会这个有机体。随着物质化与泛媒介化包围下“人”的异化,我们的社会也正在被悄悄地改变着,而在社会层面突出表现为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缺失。




让全社会都能尊重“人”、关注“人”

在探讨物质化与泛媒介化包围下“人”的生存状态时,可以看到个人生命的尊严屡被侵害,而整个社会也经常发生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和事件。这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具体到个人而言,特别是弱势群体,其生命、自由、尊严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保障。



想学新媒体,就去胡桃苑。培养新媒体领袖的地方,做最懂、最专业、最极致、最智慧的新媒体课程培训平台,致力服务于新媒体人的学习、媒体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