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三:洗澡喝酒听蛙鸣,插一头荠菜花在岸边嗨

 自来自去的人生 2017-06-30

三月三,是一个风情万种的节日,叫“上巳节”。

上巳节节俗内容丰富多彩。上古时期,在三月时令,人们成群结队到水边祭祀,并用浸泡过药草的水沐浴,认为这样做可祓除疾病和不祥。史书称这种祭仪为“禊”或“祓禊”。祓,是祓除病气,除之使清洁;禊,是修洁净身。到水边祭祀,带有上古时期“水崇拜”的痕迹,上巳节,人们表示对水的崇拜,对水的亲近。《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族始妣简逖吞鸟卵,因此怀孕生下契。因此古时候的上巳节还有“曲水浮卵”、“水上浮枣”的习俗,晋代潘尼《三日洛水作诗》有“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之句。“浮卵”的变形仪式是“浮枣”。梁萧子范《家园三日赋》说“浮绛枣于泱泱”。这是古人在上巳节祈求“多子”,从这种意义上说,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子节。

《诗经·郑风·溱洧》云: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溱洧》就是最早的上巳诗,描写的就是青年男女过节的情景:暮春三月,溱水洧水清澈,青年男女在水边追逐游玩。他们互赠兰花和芍药作为爱的信物。诗歌所描绘的时令、地点、嬉戏的场面、谈情说爱的画面,富有浪漫的激情。

上巳又称“修禊日”,也是“踏青日”,后来发展成了“读书节”。《荆楚岁时记》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流杯又称曲水流觞。魏晋时,“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在弯曲的溪流边,将盛着酒的杯子浮在水上漂流,借流水传杯,人们各自守候一处,酒杯漂近谁,谁就取饮赋诗,以此取乐。这种漂浮的酒杯,两侧有一对耳朵或翅膀,称作“羽觞”。文人在这一天举行水滨宴会,饮酒赋诗,品评文章,极富诗情画意,影响最为深远。这类雅集最著名的要数晋代王羲之和四十二位朋友三月三日相聚会稽山阴兰亭修禊的故事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专门记述此事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是一个群贤的聚会,经过艺术化的再现,更具浪漫的情调。由于这一个个曲水流觞的逸事,使得上巳节实际上成了诗歌节、书法节。

在盛世大唐,上巳节是全年的三大节日之一,这一天,举国同庆主要以春游为中心内容的节日。据说,节前五天,按照官吏职位高低,分别赏给一百至五百贯的宴会费用。上巳日皇帝照例赐宴曲江亭,百姓也到曲江行乐。唐诗中,可以理出一个描写上巳习俗专题系列,汇成一幅上巳全景风俗画。杜甫的《丽人行》: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木盍叶垂鬓唇 。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玄宗末年杨贵妃家族春游的奢华场面。

陈子昂的《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

日惟上巳,时亨有巢。中尊引桂,芳筵藉茅。书僮橐笔,膳夫行炰。烟霏万雉,花明四郊。沼蘋白带,山花紫苞。同人聚饮,千载神交。

都市的富豪人家纷纷奔向洛水之滨,吃喝玩乐,尽情观赏暮春风光。刘驾的《上巳日》云:

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

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

平常难找的人,都能在这里相遇,可见上巳节日,人们的参与率之高。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之十五》诗云:

何处春深好,春深上巳家。

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

弄水游童棹,湔裾小妇车。

齐桡争渡处,一匹锦标斜。

上巳节,寻常百姓的游春不像皇族那样奢华,也比不上富豪人家热闹,但是人情味很浓,意趣盎然。

农民常常希望在上巳节得到神示,预测接下来一年的收成。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云: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苏州地区农民根据上巳日的蛙鸣声判断当年的晴雨丰歉。明代万历《嘉兴府志》说:“三月三日闻蛙鸣,米贱。”稻谷丰收才会米贱。青蛙,又称田鸡,蛙鸣以占农事,又叫“田鸡报”。

辛弃疾有词云“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开花是春天的标志,更是用来祈祷丰年的。宋代以后,上巳节流行头戴荠菜花,明代方志里也有许多记载,如嘉靖河南《商城县志》:“三月三日,戴荠菜花,喜岁丰之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谬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荠菜花还简直是防疫神器。南宋所撰《岁时广记》卷一九引《琐碎录》说,“淮西人三月三日取荠花铺灶上及床席下,可避虫蚁,极有验。”苏东坡《物类相感志·总论》云:“三月三日,收荠菜花置灯檠上,则飞蛾蚊虫不投。”这是说在居室中放荠菜花,可以用来避蚊虫。嘉靖河南《永城县志》:“男妇多出采荠花插之终日,俗云避眼疾。”荠菜花不仅祈福,还能祛病,到今天,南京人记得的,只有在三月初三这一天用荠菜花煮鸡蛋了。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在三月上旬的巳日,故称“上巳”,也称“三巳”、“元巳”、“除巳”、“上除”等,魏晋后将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起源大约在春秋,最初是周朝的祓禊祭日,兴起于魏晋,繁荣于唐朝,至宋代以后逐渐衰落。上巳节的节俗,经过历代文人诗词歌赋的渲染,曾经在一个盛大的游宴节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可惜呀可惜,在很多人那里,上巳节已经“伤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