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三上巳节吃这个

 朋月美食 2019-04-09

大家好我是朋月,每天与你分享生活,分享美食。今天我们说一下节气与美食之:上巳节各地都吃什么美食。

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民间俗称上巳(si)节。汉代以前,上巳节这天,主要是举行一些祈祷的节庆仪式。汉以后,代之以踏青游赏。由于三月已是暮春,天气较暖,人们在水边取乐,惠风和畅,涤濯清水,实为美事。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之初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借着宛转的曲水溪流,流觞饮酒,吟诗咏怀。这四十ニ人中,王羲之等二十六人各自赋得诗一首,另外十六人却凑不出来,只得认罚,每人罚酒三巨觥。

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当时写成的几十首诗所作的序。由于《兰亭集序》有口皆碑,古代修禊风俗即演化为曲水流觞的娱乐活动。由此,三月初三上巳节,亦称“曲水会”。所谓“曲水流觞”,即在上巳节这天,人们围坐在一溪流旁,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

宗懔《(荆楚岁时记)上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诸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至唐代,三月三曲水流觞之饮更是盛行。杜甫有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即有感于此。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变迁,曲水流觞之习俗今已不传。

每年三月三,江南各地都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荠菜是十字花科野生植物,也叫地菜、雀雀菜、鸡脚菜、菱角菜,江浙一带叫它枕头菜。我国人民喜食荠菜的习俗由来已久,《诗经》中就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之句,说明早在公元前6世纪人们对荠菜就有了相当的了解。诗人苏东坡很喜欢吃荠菜,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对荠菜大加赞扬:“今日食荠极美……有味外之美。”陆游也有“春来荠美勿忘归”的佳句,足见其鲜美程度不ー般。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说:“三春荠菜饶有趣,九熟樱桃最有名。”说明荠菜是时令佳蔬,不能不食。

那么荠菜为什么要煮鸡蛋吃呢?原来,这是出自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传说。

传说婚姻之神简狄在仲春之月,玄鸟飞来的那天,同她的妹妹一起在河中行浴,忽然,天空中飞来一只美丽的玄鸟,并将在嘴中的鸟蛋坠入河中。简狄与其妹争着从水中捞出此蛋,见此蛋“五色甚好”,简狄遂吞下玄鸟蛋,不久即有孕而生下商部族的始祖“契”。

从此,契的子孙繁衍,逐渐发展为东方强大的部落一一商。后来,世代相沿,人们把简狄吞玄鸟蛋这一天视为生育求子的吉祥时日,汉魏以来农历三月三水边吃鸡蛋之俗,便是渊源于此。

每年农历的这一天,也是不少兄弟民族的欢乐节日。畲族三月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乌糯米饭祭祖,然后全家共餐,并以乌糯米饭馈赠亲友。关于三月三吃乌饭的来历,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

相传英雄雷万兴(一说蓝天凤)被官家抓去,乡人为了让他在牢中吃上饭,便把米饭染黑,狱卒见米饭很脏且又像山蚂蚁,不敢抢食,这才保住了雷万兴的性命。他出狱后,于农历三月三日帯领大家下山复仇,胜利后又煮乌米饭庆贺。后来每逢三月三,人们都要吃乌米饭。


民间又传,吃了乌米饭,上山不怕山蚂蚁咬,又认为三月三是谷子的生日,吃染黑的米饭可使谷魂不认识,才乐意生长。乌米饭是将乌稔树叶捣碎、泡水后滤去渣子,然后用其水汁浸米,再把米蒸熟即成。

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人家户户要吃“五色饭”和“五色蛋”。五色饭是外上五种颜色蒸出来的糯米饭。黑色一般是用枫树叶煮水泡米使米变黑,或直接用黑糯米;黄色是用一种黄花煮水泡米,或用姜黄作染料;用品红、品绿作染料,制成红米饭和绿米饭;留一种糯米不染色,算白色。


五色蛋有鸡蛋、鸭蛋、鹅蛋等,也分别染成五色,每人吃一个有色蛋,小孩每人还要在胸前挂一五色蛋,作碰蛋游戏之用。

在我国广大农村,三月三除荠菜煮鸡蛋外、还有不少应时当令的食品。如:香椿芽面筋、嫩柳叶拌豆离、小葱炒面条鱼、芦笋烩鲜鱼等都是民间上巳节餐桌上必备的佳肴。

感谢关注!祝:生活愉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