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杂谈

 wenghuaxian 2017-07-02

学校教育是现在各行各业经常会谈及的一个话题。自从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后或者其他的教改措施以来,我国教育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以我自己的观察来看,社会教育设备、技术进步了,可是教学质量似乎有下降的趋势。生活在大城市、有能力、资金的父母可以将孩子送往美国、英国接受国外的教育模式,而对于广大普通百姓家庭来说,那似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谈,小学,初中都是就读于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也没有普通话标准、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老师,但是却有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老师。对于我们这些赶上90后尾巴的人,恰巧处于教育改革的尖峰上,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变革,见证了中国在教育模式上的变化。可是我总觉得这些改革是落后的,没有进步。孩时的我们虽然生活物质条件艰苦,却有许多现在孩子无法享受到的乐趣。环境的恶化,网络的盛行,使越来越多孩子从户外走向室内,手机、游戏、电视成了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他们再也不能像年少的我们体育课去学校旁边的青山上荡秋千,课后去田间摘花、柳条编制美丽的花环,也没有了一群小伙伴围城、插棍的游戏。有时看到表妹、堂弟的童年生活,会觉得与我们幼时相比,反而是可怜的。回到学校教育这个话题,我一向对于小学、初中的老师还算满意,不论学识,至少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我敬佩,是我觉得自己虽然在农村,但仍接受了较好的初等教育,反之现在的农村教育就岌岌可危,越来越多的学校合并,学生流失率越来越高,从我自己村庄观之,很多家长不惜重金将小孩从小学送入县城读书。经济负担非常大,教育开支占据家庭收入的巨大比重,我就会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非得去城里读书呢?大三那年,去中学给我舅舅代课,回到六年前我就读的中学,站在讲台上授课,看着破烂的桌椅,落后的设备,感觉很陌生。时代在进步,可是农村教育仍在落后,其实也无关乎硬件设施,最大因素是农村由于落后的资源无法吸引优秀老师,当年教授我们重点班的老师都进城了,农村留不住优秀的老师,学生若是没有碰到负责的老师,就很有可能在求学初期放弃求学的意愿。

    结合我自己在北京公立小学做科普老师的经历,发现即使在北京这种帝都,老师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且最大症结在于,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以成绩、乖巧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对于常人眼中的“坏学生”没有耐心,嗤之以鼻。在普通人眼中,应该是把我看做一个好学生,可是我却极不喜欢这种判断的依据。以成绩好坏来区分一个人优秀与否,只能说是最初级的判断,不是智慧的判断!比如说我教授的班级里,有个小男孩很淘气,好动,有时不听话!但是他有着很多其他小朋友没有的优点,他很积极,上课永远是最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敢说敢做,同时特别会观察夸奖人,上次去上课时,我第一次穿裙子、高跟鞋。进门,他就非常开心的跑过来说“老师,你今天好漂亮,怎么穿这么漂亮?”还非常贴心的说老师以后不要穿高跟鞋,容易扭脚。每一次去上课,他都是非常积极礼貌和我打招呼,我和同学开玩笑说,小屁孩情商很高!可这么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确实他们老师你眼中的刺,对于一些无关大雅的事会总是训斥小男孩,让我觉得很失望。到底怎样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不同阶段适用什么方式的教育?但起码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真心可以换真心。就好比我们碰到一个严厉的教授,课程要求高、作业多,我们心里嘀咕老师好变态,但是过后又会十分感激他,因为他的严厉我们掌握更多实用的技巧。学生不是说一个老师严厉就不喜欢该老师。他们也会去感受。诚然幽默、漂亮、学识渊博的老师很受学生欢迎,但一直努力完善、兢兢业业的老师也是很让人敬佩的。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把尺来丈量好坏与否!我觉得现在教育的某部分悲哀在于想做老师的人没能成为老师,不想做老师的人为了混饭成了老师,或者是当初满怀教书育人的老师在岁月的蹉跎下摒弃了初心,沦为混饭的人。常常见各种政策、文件中写到“因材施教”。而现在最缺的恰恰是因材施教,有些老师就是因为疲于应对各种状况,最后就懒得管或者采取一致严厉的管教方式。小学、初中教育是如此,高等教育也是如此,人们每每谈及谈7080年代的大学生、研究生质量之高,大师之多,而现在高等教育之萎靡。原因一部分在于当代学生缺乏那个时代的历练沉浮、吃苦耐劳、理想精神,另一方面就是导师没有那个年代的大师那样因材施教。

   现象和原因总是相伴而生,怎样的教育改革是真正利于大众?对于现在的某些改革评价只能是皇帝的新装!借用CC讲坛公益人士于奇文的一句话“让真正想成为教师的人走上教师岗位就是对教育最好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