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的美文,写得多么千古绝唱。这是何等的纯真而美,几乎就是圣境。 但是,也就是个唯美的王维,却上出了这样一件事。 王维15岁时便去京城应试。因能写一手好诗,又工于书画和具备极高的音乐天赋,少年王维一到京城,立刻成为王公贵族眼里的香饽饽。 凭才气,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王维就能考取状元,但进前三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但是,开元七年(719年),18岁就夺得京兆府解元(府试第一名)的王维,却在会试中名落孙山。严酷的理想狠狠地经验了王维,在“干谒”(即学子士人带着本人的最佳作品访问权贵)之风盛行、官场及科场糜烂猖獗的情形下,不拜码头、短少政治资源,纵然才气盖世,也休想在科考中拔得头筹。 怎样办?十分重视王维的岐王李范(李隆基的弟弟李隆范)给他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去拜见九公主(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第二天,王维随李范拜谒玉真公主,到了公主府邸,王维并不急于献诗,而是先为公主弹上了一曲《郁轮袍》,满座皆惊。就在公主等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之时,李范见缝插针盛大推介王维:这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不只琴弹得好,诗写得更好。王维乘机献上诗作。公主看后赞不绝口:“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意义说,这些诗文都是我经常读的,原以为是古人的杰作,没想到是你的大作啊。玉真公主当即约请王维上座并表态,定为王维会试“力荐之”。 王维曾干过的丑事 玉真公主果真说到做到,主考官裴明复只能唯命是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卷七引唐人小说《集异记》说,原本开元十九年(731年)科考状元“内定”为张九皋(宰相张九龄的弟弟),结果被王维横空夺走。 新、旧唐书称,王维是开元初夺得状元,历任太乐丞、济州司仓从军、右拾遗、监察御史等。王维靠关系不测攫取状元及他写的那些树碑立传的应制诗、阿谀阿谀的唱和诗,也惹起了人们非议,遭同期乃至后世诸多文人讥讽为“才情高,人品差”。王维的才情绝非鱼目混珠,其做官亦勤政为民、清正廉洁。但是,仅因王维拗不过大环境才不得不托关系、找靠山夺得了状元,后世文人不断对他诟病。 评:这哪里还是什么“明月”?这哪里还有什么“清泉”?哪里是什么“王孙”?几乎就是“龟孙”! 中国文人的知行相悖、信仰虚假、言如鲜花、行若狗屎、说一套做一套,原本是在这世上是盖了帽的。但没有想到唯美的王维也不能幸免,以至还成为了其中的一个佼佼者,移花接木,拉关系走后门,在高考中顶掉了真正的学霸。 |
|
来自: xjglyx2005 >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