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筛选简历重点看三点

 温柔的TIGER 2017-07-03

      本篇分享要写出新意并不容易,因为大家都相当熟悉,还是本着实打实、不来半点虚的成份来小结一下,不对之处或新意不足时,请各位多指正:

       筛选简历提效有方

       说真心的,如果每份简历不认真从头阅读完,是对不起应聘者的,因为他们是非常认真在写简历,包括措辞、语句、顺序、排版等,这正如百里挑一组织面试,与一些应聘者只见一面、聊一二句就终止是一个道理,谁曾想人家不是千里迢迢来面试的呢。

       然而,给我们阅览简历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而言,我们自觉不自觉的安排在早上一上班就开电脑浏览,或者现场招聘回到办公室就从头到尾看,或者紧急招聘时临时阅看相关简历,集中起来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不管怎么阅看简历,能够将一份简历从头到尾认真看完的几乎没有过,除非进入下一轮面试或复试。

       于是乎,我小结了几点小方法,可以提高阅览简历的效率,基本做到不放过能人,除非简历写得实在太ugly。首先是归类,不管是纸质、电子档,按需求岗位分类,集中看完这个岗位再看其他岗位,而不会东一岗位西一岗位,避免思想和用人标准的快速转换而产生思想疲劳,这项工作在平时就标注或者临时5分钟左右完成;其次是边看边写,纸质简历用铅笔标注或划线,电子档则另用白纸或笔记本记录,避免看过后忘掉;再次是时间控制,任何一份简历的阅看和记录一起,绝不超过30秒;最后是评价,可以用ABC,也可以用123,可以分别附 或-,以表明各简历在自己印象中的份量,当然A 是最好的,C类一般不考虑进入面试。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熟悉后可能不会坚持,更不容易要求下属或其他非HR部门的同事也如此操作,只有凡参与阅看简历的人都一样操作,才有汇总和平衡大家意见的依据,如果没有留下足够多的当时最初印象的依据,隔几小时或一二天再来回忆,可能就不准确或没有那么多时间再来阅看简历了。

       关注点其实就三点

       招聘嘛,总想“拿来即用”“即用即出效”,理论上虽“可慢慢培养”,但实际上很少如此操作;虽然不同岗位重点关注信息略有区别,但总结起来,可以集中在以下三点上:

       一是同行。市场经济下,每个行业都发展变化得非常迅速,如果不是同行业,很难关注和紧跟行业的信息、技术、产品、管理等,招来很难快速、高效的出效率,毕竟转行后还需要重新积累才能爆发出业绩。

       二是同岗。不在其位,难谋其政,更无法承受相应的压力和担当。

       三是年限。包括同行同岗、同家单位、整体工作等年限,可以读出经验是否老道及相对稳定性。

       我认为这是最应当关注的三点,当然,期望待遇、照片、奖惩、离职原因等也需要关注,但应当属于第二递队要关注的了。

       眼前一亮也有三点

       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在阅读应聘者简历时眼前一亮,经历了这么多,能够刺激到这种程度的简历真的很少,就我而言,可以亮三点:

       一是标杆。主要指从平时行业综合实力排序来看,来源于优于本单位的应聘者,我有欣喜的感觉,毕竟在更规范的单位里经历,总会有一些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

       二是大奖。如果员工在行业、地区或全国获得过专业上的大奖,这是很爽的一件事。

       三是颜值。不管男女,总归是越靓越好的,毕竟相由心生,可以推测出许多冰山后面的故事和经历,什么岗位都可以为出更好业绩辅路打基础的,一般而言,靓的人总要自信一些,这也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之一,所以,附有照片或传点视频,我们也觉得非常好。

       简历背后大有文章

       看简历阅经历,却不能唯信之,毕竟是“文字性”的东西,可以随意将自己想要的文字按意愿进行堆砌,随便怎么写简历,又不违法的。我敢说,相当数量的简历是带有一定水份、夸大或虚构的,如果硬要说比例的话,我觉得不会低于70%。如果没有火眼金睛或使用其他小技巧让应聘者露出马脚,极可能招到“水货”员工。    

       所以,招聘,既要看简历,更要看人、聊人、查人、试人,方可断之。 在三茅,和我一起提前体验HR管理的“E时代”,顺便还可以抽奖领红包、得奖品快戳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