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都在争抢的市场,这家中国创业公司凭什么插手?

 AndLib 2017-07-03

/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王雷生    编辑|马吉英    摄影|邓攀


对智能音箱这个品类的产品,去年云知声团队就曾有过预估,但到了今年,黄伟发现这个市场的进展比自己预想中的要快。云知声是一家专注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的创业公司,黄伟是云知声CEO。


就在采访的前两天(6月6日),苹果发布了HomePod智能音箱,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微软同样也在5月份的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智能音箱Invoke。公开消息显示,三星也在加速研发这类产品,预计在今年秋天推出。再加上已推出的亚马逊Echo、谷歌home等等,国外科技巨头们在这一领域几乎全部到齐。


在智能语音领域奋战多年的云知声自然不会缺席。2017年3月,云知声也推出了一款“中国版Echo”的智能音箱,命名为语音魔盒。与亚马逊Echo相比,魔盒更加强调作为智能家居中控的功能,通过与它的对话,用户可以控制家中联网的空调、电视等产品。


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6月,经历了早期为锤子科技、搜狗、小i机器人、乐视等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而名声大噪的时刻,又在2014年主动走出舒适区,通过云端芯(云端智能服务 AI智能芯片 解决智能终端交互)最终实现在行业里的技术和产品落地。


黄伟在4月份的一场演讲中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在智能家居领域,云知声与格力、美的、海信等家电巨头合作,实现几十万台设备的落地;智能车载领域,云知声已服务近百家方案商、品牌商,其整体车载解决方案产品在后装市场上占有率接近70%;在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领域,云知声也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如果在四个行业的拓展尚在计划内,智能音箱的爆发就成为了云知声今年一个不小的惊喜。“据我所知,很多大公司,甚至BAT级的公司已经把它定义为CTO直接负责的产品。”黄伟说。


实际上,在今年第一季度之前,黄伟和团队的预期远没有那么乐观。在他们看来,智能音箱要求的不只是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聚合调动资源,一旦涉及到多个产业协同,乐观程度就要打一些折扣。


但亚马逊Echo恰好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等资源,这成为Echo成功最直接的推动力。在2017年1月的CES上,亚马逊高管透露,Echo如今的语音服务已经突破7000种,并以每天100项新技能的速度在增长。有媒体评论道,“Echo已成为智能家居领域最大的惊喜。”


Echo的成功直接刺激了行业的发展。进入今年第一季度,黄伟发现这方面的合作需求多了不少,他和团队意识到要调整今年的规划,抓住这一波机会。



而云知声的目标,不仅仅是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平台是背后的系统,它的载体是多样化的,可能是个音箱,也可能是其他设备。亚马逊做的Echo未必是个平台,真正的平台是Alexa(简单而言,Echo与Alexa的关系,就像是iPhone与Siri)。”黄伟说,“它可能会成为比安卓更伟大的机会。”


在他看来,如果移动互联网时代与设备的主要交互方式是触控,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人机交互的方式将主要是智能语音、机器视觉、手势等等,而语音将成为最重要的一环。


3月,被媒体称为对标Alexa的云知声智能家居AI解决方案AIOS@Home,与凝结了云知声核心技术的语音魔盒一同被推出。得益于过去几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打磨,魔盒的表现让黄伟感到很满意。最近一两个月之内,不少大公司的技术高管体验过魔盒之后,都表示了相当大的肯定。据他透露,国内几个使用云知声解决方案的厂商的产品很快将会量产。


看起来,云知声是那个赶上物联网风口的幸运者,但黄伟看起来相当平静。他认为,过去一年甚嚣尘上的人工智能热潮,没怎么改变公司的发展轨迹。“我们公司已经做了快5年,中间踩过很多很多坑。我们接触过市场,就知道市场在哪儿,知道市场需求是什么,知道差距在哪儿。这让我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做一些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事情。”


他很清楚风口的好处——媒体关注度提升、大量资本追逐,他也实实在在经历了这些。但他也明白在这些华丽泡泡背后的挑战。过去一年多,有不少智能语音创业公司诞生或者拿到巨额融资,人工智能人才价格也水涨船高,对于很多人来说,“外面充满了橄榄枝和诱惑”。


“去年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度过了困难阶段。我们走出原来的舒适区,一定有很多事情以前没有经历过,可能这个事情你不擅长,或者这个事本来就很难做,别人没有做成功过,这需要你去开拓。”黄伟说。


人工智能高烧一年,“泡沫”也随之成为一个高频词。黄伟的判断是,“去年人工智能泡沫很重,今年可能会慢慢挤出来一些。创业公司一定要关注的,是这些技术如何落地。”而今年,也将是云知声诸多产品落地的关键一年。


这位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曾自嘲自己“坐了十几年冷板凳”,很长一段时间他和他所从事的智能语音行业都不为人所知。参与创办云知声后,黄伟也曾看着一个个风口在O2O、P2P、智能硬件等领域此起彼伏。


他对风口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风不会一直刮。对创业团队来说要冷静,要知道做什么,不要成为风口吹完之后摔得最惨的那头猪。”而且,风口每年都会变,不管明年智能语音领域是不是风口,云知声都要坚持往下做。

(王雷生 wangleisheng@iceo.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