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哭嫁  石普水

 夜黑心明 2017-07-03
哭  嫁
石普水
“我的百子千孙的儿啊~”“我的长命富贵的儿啊~”
小时候的冬天似乎特别漫长,也特别寒冷。在那寒风刺骨的冬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冷不丁传来一声悠长的哭声,年幼的我听来是那样格外刺耳。
哪里哭?我心里猛的一激棱。我那时睡觉很机灵,稍有风吹草动就惊醒了,且不是倒头就睡挨着枕头就打呼噜那种。
“我的脚踏楼梯步步高的儿啊~”“我的长财发富的儿啊~”
声音不大却格外清晰,我头发竖起来了,尖起耳朵仔细听,啊,是我的母亲在哭。
“我的勤劳麻利的儿啊~”“我的得人痛的儿啊~”“我的作格儿啊~”
我有点害怕,却更好奇,干脆把头探了出来。
哭在继续着。
“我的灵醒剔透的儿啊~”“我的画眉儿啊~”“我忠厚老实的儿啊~”
似懂非懂。
“儿啊!娘家一柯落(‘一柯落’即一大家子人)啊,你跟着娘啊,吃着苦啊,受着累啊~”
“儿啊!婆家头上三层大,脚下三层小啊~你要谨开口,缓眨眼啊~”“儿啊!你要早早起,晚晚歇,见事做事,勤俭麻利啊~”
母亲哭声清晰,高亢,节奏不紧不缓。
“儿啊!娘手长衫袖短啊,牛尾巴遮不倒牛屁股啊,有心(星)不能照月啊~没办什么嫁妆东西啊,出不得朝,ge(拿)不出手啊,对不得我的好儿啊~~”
母亲一个人哭,继而姐姐们也跟着小声哭。
哭声还在继续。想睡,把头缩进被窝,却睡不着。哭声钻进耳朵。
“儿啊,娘一天天老啊,你爷(父亲)刀子嘴豆腐心啊,莫记恨啊,莫挂怀啊~没事常来看看他啊~”
“儿啊!你跟兄弟姐妹吵嘴各孽,打着你啊,骂着你啊,莫记心啊,莫挂怀啊~”
“儿啊!你的老弟是一个懵虫啊,孩子气啊,不懂事啊,你莫受他的气~!”
哭声在继续。节奏紧凑而语气舒缓,宛转而又凄凉,如泣如诉,如歌似哭,如拉家常。
啊,似乎明白了点什么,“懵虫”大约是指我。在家中,我是老小,两个哥哥,两个姐姐。我永远占有优势,骂姐姐,给姐姐们起绰号。听着听着,我也哭了。
我兄弟姐妹六人,只要父亲不在家,我们经常吵嘴,父亲多是骂姐姐们。后来知道,父亲他骨子里永远喜欢男孩,尽管他后来也骂我,更刻薄的骂我二哥。
姐姐出嫁的那个黄道吉日,哭嫁到达高潮。照例是母亲先哭
第一声——
“我的百子千孙的儿啊~”“我的长命富贵的儿啊~”
姐姐哭第二声:“我的真心的娘啊!”“我的好娘啊!”姐姐的词汇远没有母亲丰富。
像对歌似的一唱一和,一呼百应。接着婶婶娘娘们,姑姑姐姐们,弟弟妹妹们,房里,堂厅,屋里,屋外,哭嫁的人们越来越多。开始是象征性的,不久便进入角色,相同又不同的词汇抒发各自情感,倾诉衷肠。声音由小到大,由干嚎到泪如雨下。哭的人声音越来越多,场面混乱。
时间不早了,家乡风俗要“赶圄囵日头饼下山”,象征一生顺利圆满。最后,男人们纷纷出来劝解。然而进入角色的人们意犹未尽,年轻姊妹们还要赶到路上来大哭一场,新娘才上花车启程。
这就是家乡哭嫁风俗。前传后教。女儿出嫁母亲是要哭嫁的,而且越哭越兴旺发达。越临近出嫁的日子,哭嫁的队伍日渐庞大。
那时农民生活困难,为数不多的嫁妆不外乎几床被子,几件衣服,几只板箱,柜子,脚盆,提桶,马桶等等,所以母亲表白“娘手长衫袖短”“有心(星)不能照月”这些专业词汇后来我才明白。
如今嫁妆愈来愈多,哭嫁的人们却愈来愈少,渐渐的开始失传。哭嫁,几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哭嫁的声音却是那样清晰,刻骨铭心。如同昨天一样。
大姐比我大十岁,二姐比我大七岁,她们出嫁我是一个小孩,40年过去了,母亲去世也21年了。母亲哭嫁已记不很清楚了。我想,如果有现在的录音设备,录下来是很受难得的地方习俗资料。
儿女情长。母亲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去,不善花言巧语,更不会夸夸其谈。但是,母亲哭嫁直抒胸臆,畅所欲言,起承转合,恰到好处。她由祝福开篇,由夸赞入题,寓教育于叙事中,巧妙抒情而不事雕琢,内容丰富且结构紧凑。
长歌当哭。母亲没有读书,平生未写文章,然而,她哭嫁语重心长,语言得体,情真意切,是一篇难得的经典史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