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本义(2.3):觉得自己挺聪明,但结果并不好,为什么?

 亭泉 2017-07-03

第二章第三节觉得自己挺聪明,但结果并不好,为什么?

【原文】2.3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慢说】前面老慢讲了,“道”,就是根据自己和当前的客观环境需求,决定自己该走哪条路,才能实现客观上的动态匹配。

中庸本义(2.3):觉得自己挺聪明,但结果并不好,为什么?

字形演变:行

“行”字是个“十字路口”,在古文字中,通常表示“与当前客观需求最匹配的决策,最佳选择”。

所以,“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的大意是:从结果上看,为什么人们的决策往往是错的、与客观需求不匹配的呢?孔子说他算是搞清楚原因了。

那么,孔子的结论是什么呢?就是下面这句话: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中庸本义(2.3):觉得自己挺聪明,但结果并不好,为什么?

字形演变:知

“知”字,左“矢”右“口”。“矢”字的造字本义是:直奔两者特匹配的那个目标而去;“口”字的造字本义是“讲天理,合理的”;故,“知”的造字本义是:如果发现两者将会特匹配,产生的结果会最好,则直奔目标而去。无疑,这是最理想化的思路,也是最聪明的选择,所以“知”也有“智”的意思。引申为,彻底搞清楚。

中庸本义(2.3):觉得自己挺聪明,但结果并不好,为什么?

字形演变:过

“过”字,左“辶,行为决策,所作所为”右“总是从匹配点的旁边经过、路过”。故,“过”字的造字本义是:虽然很努力的做事,但总是没在点上。即,总是错失动态的匹配点。

因此,按照古文字的本义,“知者过之”的大意是:聪明人,知者,总是强调怎么做最好,而不是寻找做事过程中的动态匹配点,所以,人生并不顺。

换句话说,聪明人(知者)最大的毛病就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太理想化。真正的“中庸者”,虽然心中也有同样的理想和目标,但人家会根据眼前自己是啥情况、啥环境,然后一步步的做动态匹配的事情,当前恰到好处的事情,这样最终才能实现理想。

比如中东之乱,就是各方面都认为自己这么做最好,而不是看看客观上自己是啥情况,当前是啥环境,怎么做才能在当前环境下产生恰到好处的结果。

再比如很多人整天抱怨社会这不好那不好,没错,这个社会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是,你要清楚客观上自己是什么底子,周围是什么环境,跟人家的差距有多大。你要清楚,我们走的路,在当前客观环境下,是不是最恰到好处的选择,客观上我们是不是一步步比原来好一些了,我们是不是正在往更好的路上在走。

大家要记住,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认为动态匹配最好,恰到好处最好,而不是怎么做才能一步到位,达到最好、最理想的状态。那些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人,就是孔子说的聪明人、知者,更别提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傻瓜了。

所以,为什么看着挺聪明的人也很容易犯错呢?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按照他们的思路走才能最好,而不是按照客观上的动态匹配原则进行决策。简单说,关于什么是“最好”?聪明人(知者)认为自己的想法最好,而“中道”认为客观上的动态匹配最好,这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我们再看“愚者不及”。

中庸本义(2.3):觉得自己挺聪明,但结果并不好,为什么?

字形演变:愚

“愚”字,上“禺”下“心”。“禺”字的造字本义是:在自己内部横竖折腾;“心”字的造字本义是“自我内心”;故,“愚”字的造字本义是:闹心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好的人。

中庸本义(2.3):觉得自己挺聪明,但结果并不好,为什么?

字形演变:及

“及”字,上“人”下“又”。“人”一般表示“个体的,具体的一个人、一件事”;“又”一般表示“努力去做,掌握在手中”;故,“及”字的造字本义是:掌握了事物的关键点,即,抓到点子上了。因此,“及”有“特别到位、及时”等含义。

因此,“愚者不及”的大意是:自己心里都很乱套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楚什么是好的人,怎么做最好的人,当然更不可能找到那个与当前客观需求动态匹配的点,所以,一生也不可能顺顺利利。所以,这里的“愚者”不是智商、情商有问题的人,而是“搞不清当前客观环境下怎么做最好的人”。

很多人说老实本分的人好,朴实的人好,没那么多想法的人好,其实,客观上看,这些人的人生并不顺,甚至还会比较倒霉,为什么呢?就是孔子说的这个理,再好的好人,如果你为人处世总抓不到点子上,做不到客观上的匹配,必然会常常倒霉不顺。

【原文】2.3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慢译】孔子说,很多人倒霉不顺,为什么呢?那些特清楚什么是最好的人,往往玩命往最好里做,但最好,往往并不是当前客观环境下的动态匹配点,客观上不匹配,当然会倒霉不顺。那些根本不清楚当前客观环境下怎么做才好的人,更难把事情做到点子上,所以,即便是再好的大好人,也会常常倒霉不顺。

总之,只要你做不到点子上,做不到与当前客观环境需求的动态匹配(中庸),结果都不会好。

原创声明:老慢作品皆为原创,依据请参考老慢的著作《天道易经》以及《老子的天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