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方远图书馆 2017-07-04


说起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者,我们认为非《红楼梦》莫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且不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这份心血精力,单只看书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伏笔暗喻、让人潸然泪下的爱情绝唱、使人扼腕而叹的如花女子,也让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旷世巨作。

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当推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引得无数“文人”尽折腰,中国

的红学,自清朝光绪初年就已出现,一直发展到现在,愈加壮大。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没有对一本书、一个作者建立过如此庞大的研究派系。着迷于红学的知名作家有胡适、周汝昌、张爱玲、王国维、刘心武等,足可见《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前几年百家讲坛推出的系列节目“揭秘红楼梦”

,更是将《红楼梦》推向了一个全民热议的高峰。

究竟为何,一部残书竟能具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魅力,吸引古往今来如此多文人墨客沉

醉其中,又是为何,中国那么多文坛权威研究多载也无法彻底分析明白?

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红楼梦》具有历代古典小说不可比拟的思想高度性。众所周知,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总体上来讲,《红楼梦》反映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现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曹雪芹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故事内容上,《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被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是历代古典小说的高峰,它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百姓民主思想

的觉醒。这已不单纯的是一部小说,它上升到政治层面、制度层面,它所蕴含的思想和精华,早已不是区区几百页薄纸所能承载的了。许多伟人都曾赞誉过《红楼梦》。毛泽东就曾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

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自不必多言,它在中国文坛上彪炳千古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便是它的艺术高度性。例如其语言文字的精辟生动,故事情节的曲折丰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伏笔暗喻的精妙绝伦,等等。它就像一颗多面的钻石,每一面都能折射出闪动人心的光芒。

鲁迅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

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中国小说史略》)周汝昌曾评: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这部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

历其境,心领其意。”王蒙认为“最动人的还是石头的故事”。刘心武对红楼写作上的评价

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红楼梦》的艺术性之高可说是毋庸置疑的了。

更有诗曰:中华文化竟如何?四库难知万卷书。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书中宁国府中的一副对联。书中描

画众生百相,可谓写尽了“世事”“人情”。使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贾宝玉和大

观园中那些如花般的女子。贾宝玉原是一个“怪胎”。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

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这种惊世骇俗的思想和行为在封建社会可算得上“异类”。而那“金陵十二钗”,那十二个个性鲜明、集万千灵气于一身的艳丽女子,更是写尽了世间女性之才情美妍,她们的才学、智慧、气度,甚至令当世男儿也自愧不如。在大观园这座象

牙塔里,她们绚烂绽放,诚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般之绚烂”。但她们的结局却又

如此悲惨,令人痛心扼腕!凋零干枯的花瓣,身陷泥淖的美玉,徒留大观园满地的萧

索荒凉。

《红楼梦》是探索者的殿堂。此为《红楼梦》光耀千古的原因之三。通俗来讲就

是它有太多“谜”。流传在世的《红楼梦》是一部残书,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虽然他在其中对每个人的结局有很多暗示和伏笔,但人们对后四十回的猜测和探究一直不曾停歇,而且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

张爱玲曾说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

,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反观之,残缺也是一种美,正是因着这四十回的缺失,才为《红楼梦》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人的追寻探索。关于这后四十回,有人说,在民国时期最后一本全本被一个老秀才卖给了收废品的人,自此世间不复存在。也有人说,曹雪芹所著全本现在在一个日本人手里。还有一个大学教授说他上中学时在中学的图书馆曾读到过全本。此类传言,可信度自然不能保证,但这份追索探密的热情和乐趣,几乎已经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了,当然,这也可算历代中国人对《红楼梦》侧面的盛赞了。

关于红楼梦的“谜”还有千千万万,各位看官权且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三杯两盏淡酒,真真假假莫辨,与友对月浅酌时,万事尽付笑谈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