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之一二三味药(三)

 谷山居士 2017-07-04


37、葵子茯苓散( 《金匮要略》 )

 

  组成:冬葵子、茯苓;

 

  功效:利水通窍,渗湿通阳。

 

  主治:妊娠水肿。

 

38、矾石丸( 《金匮要略》 ) 外用药

 

  组成:矾石、杏仁;

 

  功效:除湿热,止带下。

 

39、红蓝花酒( 《金匮要略》 )

 

  组成:红花、酒;

 

  功效: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三味药】

 

1、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2、麻黄附子甘草汤( 《伤寒论》 )

 

  组成:麻黄、附子、甘草;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

 

3、小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4、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5、大陷胸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芒硝、甘遂;

 

  功效:泄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6、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7、控涎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组成:甘遂、紫大戟、白芥子;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痰伏胸膈证。

 

8、泻心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功效:泻火消痞;

 

  主治:邪热壅滞心下,气机痞塞证。

 

9、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黄连、吴茱萸、白芍;

 

  功效: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主治:肝脾不和证。

 

10、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黄连、吴茱萸、木香;

 

  功效:清热化湿,行气化滞;

 

  主治:湿热痢疾。

 

11、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

 

  功效: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

 

12、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

 

13、碧玉散( 《伤寒直格》 )

 

  组成:滑石、甘草、青黛;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14、鸡苏散( 《伤寒直格》 )

 

  组成:滑石、甘草、薄荷;

 

  功效:疏风解暑;

 

  主治:暑湿证兼微恶风寒者。

 

15、益元散( 《伤寒直格》 )

 

  组成:滑石、甘草、辰砂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者。

 

16、四逆汤( 《伤寒论》 )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17、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 )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汤倍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

 

18白通汤( 《伤寒论》 )

 

  组成:附子、葱白、干姜;

 

  功效: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

 

19、生脉散( 《医学启源》 )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20、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

 

  组成:防风、白术、黄芪;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