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所描绘的扑朔迷离的宇宙世界,莽莽苍苍,横无际涯,具有一种荡人心魄的巨大震撼力。这种深沉雄大的艺术气魄,是时代的产物。四川是画像砖发现最集中的地方,以成都西北平原一带出土最为精美。 [衣 食 劳 作] 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市井等为主题,四川在汉代,经济发达,且无战乱之忧,因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 庖厨,东汉(25-220年)| 庖厨(páochú),指厨房,也指厨师。 《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宋 孟元老 《序》:"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 米,东汉(25-220年)| 舂米(chōng mǐ) 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壳的过程,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舂米的工具有点像捣药罐,有一个棒槌、一个盛器。用棒槌砸谷子,把米糠砸掉。舂米是男人们的活,而且一定是很有气力的强汉子才能够胜任。 | 釀酒,东汉(25-220年)| 釀酒(niàngjiǔ) "酉"与"襄"联合起来表示"在谷物中间放置酒曲"、"用谷物包裹酒曲"。本义:用谷物包裹酒曲的办法造酒。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说文解字》上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 | 薅秧,东汉(25-220年)| 薅秧,(hāo yāng ) 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人们在插秧后不久就进行的一次除草拔秧的田间劳作,拔秧的目的是为了给秧苗松土,一般情况下,一熟水稻会进行三次薅秧,薅秧的动作也极为简单机械,或用脚踩、或用手拔。 隋唐时期流行的《竹枝歌》,源于四川东部(现重庆)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竹枝词》,使川东北民歌广为传唱。 | 放筏,东汉(25-220年)| 放筏( fá) 筏,大曰筏,小曰桴,乘之渡水。——《广韵》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杜甫《奉送崔都水翁下峡》 | 酒肆,东汉(25-220年)| 酒肆( jiǔ sì) 酒肆指酒馆,酒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对门一酒肆,往来颇伙。”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主家间壁是一座酒肆。” | 播种,东汉(25-220年)| | 制盐,东汉(25-220年)| [民 俗 风 情] 汉代乐舞是是一个广受并蓄,融合众技的时代。舞蹈与杂技、幻术、俳优等百戏都向高难度发展,丰富了传情达意的手段。 |丸剑宴舞,东汉(25-220年)| ![]() | 盘舞杂技,东汉(25-220年)| ![]() | 三吏骑吹,东汉(25-220年)| ![]() | 宴乐,东汉(25-220年)| ![]() [宗 教 神 理] 汉代的人们信仰方士、神仙家和道教的“升仙”观念。他们虔诚的祈求上天诸神的佑护,西王母、伏羲、女娲是他们顶礼膜拜的重要对象。人仙交会、幻化迷离也成了汉代艺术的一大特色。 ![]() 母,东汉(25-220年)| ![]() | 仙人六博,东汉(25-220年)| 六博 又作陆博,在汉代流行,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是很早期的兵种棋戏,被推论象棋类游戏可能从六博演变而来。 ![]() | 仙人骑鹿,东汉(25-220年)|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常骑白鹿或乘白鹿所驾之车。后因以“骑白鹿”指仙人行空之术。亦省作“ 骑鹿 ”。 唐 韦渠弁 《步虚词》之十八:“无烦骑白鹿,不用驾青牛。” 明 吴廷翰 《南山杂诗》之四:“谷口吹紫箫,仙人骑白鹿。” ![]() [交 通 出 行] 汉代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车马,从四川汉画像砖的各类车马出行图中,可以看到汉代的车马制度、迎候礼仪等,还可以看到早期的桥梁建筑。 ![]() | 骖龙雷车,东汉(25-220年)| 骖(cān )驾三马也。 乗车之法,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又一人处车右,以备倾侧,取三人为名义也。 车中两马曰服,两马骖其外小退曰骖。 两骖如舞。――《诗·郑风·大叔于田》 两骖列,两服入厩。――《荀子·哀公》 ![]() | 骑吏,东汉(25-220年)| 骑吏(qí lì) 出行时随侍左右的骑马的吏员。 《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唐 刘禹锡 《有感》诗:"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 ![]() | 轺车骖驾,东汉(25-220年)| 轺车(yáochē) 一般来说轺车是由车轮、车轴、车舆和伞盖等组成。而且车在组装完成后涂漆,亦即所谓"鞔之以革而漆之"(《周礼·巾车》郑注)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史记·季布列传》 亲迎立轺并马。——《汉书·平帝纪》 ![]() | 车马过桥,东汉(25-220年)| ![]() | 斧车,东汉(25-220年)| 斧车(fǔ chē) 载斧之车。皇帝的重要使者出行时用作导引。《后汉书·舆服志上》:“大使车,立乘,驾驷,赤帷。持节者,重导从:贼曹车、斧车、督车、功曹车皆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