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志 | 汉画像石中的神话与历史:全景再现汉代宫廷、军队、社会生活

 汐钰文艺范 2017-10-26 发布于天津


中国古代神话风起于周,拓展完成在汉,汉虽有前后两分,但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经过政治纲纪,达到完善。


比如龙本是动物,《易经》等书里面虽然多次提到,但与天子没有什么关系。《尚书》里的龙只是一个大辰,也是部落的名称。大禹遇到的黄龙还是治水的可能克星,为不祥之物。


就是到了孔子时代,也不以龙为意,叶公好龙好在形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借孔子之口把老子说成是人中的龙,也只是看成动物之长罢了。 


到了《礼记》,才逐渐把龙描绘成与帝王气派有关的象征。《礼记》说:


(天子)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

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


龙车画像砖


《山海经》时代记录的西王母还是一副吓人模样,也可能她戴着夸张面具(戴胜)的样子。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后及五残。” 


汉以前,西王母只是作为部落神而影响有限,汉以后,西王母成为道教“神仙榜”上的辅神而缺少独立性。


只有在汉代,西王母影响最大。在热衷长生的历史背景下,西王母因可以提供长生的“路径”而受时人崇拜,最终形成汉代主要的长生信仰之一。


砖画中的西王母与灵兽(左上九尾狐 右上三足乌  前面舞蹈者类似蟾蜍)


西王母画像砖


西王母车骑画像砖


最早的汉画像石中女娲图像很少见。汉早期以后女娲图像出现的次数增加,分布的范围也扩大至山东、江苏、陕西等地。伏羲女娲交尾,女娲与西王母共同构图的图形也开始出现。


到东汉中晚期女娲图像普遍出现于各地画像石墓中,而且图像的表现也程式化了,即以人面蛇身的身形,或独自而立,或与伏羲相对,或与伏羲交尾,或进入西王母的长生世界。


在汉画像石中还有一对偶神与伏羲女娲很相似,这就是羲和常羲。南阳唐河湖阳辛店的羲和常羲像,羲和手捧日轮,常羲手捧月轮,两神皆人面蛇身并两尾相交,这是羲和常羲的典型图像,与伏羲女娲的典型图像太相似了,所以学术界有“三羲混同”的说法。


不过,毕竟这两对神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伏羲女娲是生育神,而羲和常羲是日月神,所以学术界又有一种最简便的鉴别方法:凡手举日月的就是羲和常羲,凡不举日月的就是伏羲女娲。


手举日月的伏羲与常羲


伏羲女娲画像砖


月画像砖


日画像砖


伏羲画像砖


骑鹿开仙画像砖


仕与士


为官或读书的上层人居住在带有庭院的住宅中。礼仪繁琐,等级分明。活动从宴乐到骑射、六博游戏种种,丰富多样。


门阙是塔楼状建筑,阙外观大体分为阙座、阙身与阙檐三部分。阙身依数量有单出、双出与三出(仅天子可用三出),形体多带有较大收分。


文献中有关阙的记载颇多,如秦阿房宫即“表南山以为阙”,汉宫中有关长乐、未央、建章诸宫阙的叙述更是早已为人所尽知。《史记》载西汉“营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武帝时作建章宫“其东侧凤阙高二十余丈'。


小注:六博,是中国战国到晋朝流行的一种掷采行棋的两人或四人局戏,以多得筹为胜,行棋模拟猫头鹰等鸟类在池塘猎鱼的行为。


庭院画像砖


房屋画像砖


凤阙画像砖


武库画像砖


宴饮画像砖


宴饮画像砖


宴饮画像砖


宴集图


习射画像砖


六博画像砖


谒见画像砖


燕居画像砖

(古代称“退隐而居”为“燕居”或“闲居”)


谒见画像砖


讲学画像砖


讲学画像砖


迎谒画像砖


双阙迎谒画像砖


单阙迎谒画像砖


养老画像砖


鼎人画像砖


农桑 市井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和统计,汉代的农业粮食生产水平已经非常高: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2000斤,每个农业人口每年口粮486斤,全国每人每年占有粮食640斤。


这个数字其实能说明一个挺惊人的事情,那就是:从汉以来的两千年,我国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人口的口粮数和全国每人平均占有的粮食数,仍在汉代已经达到的水平上徘徊!


农事画像砖


采莲画像砖


荷塘渔猎画像砖


桑园画像砖


播种画像砖


弋射收获画像砖


盐井画像砖


收租画像砖


与农村平民平行的城市文化和经济也非常繁华。在长安这样的大都市,商业和手工业熙熙攘攘,也吸引着各种民间娱乐的兴起。


张衡的《西京赋》记载了“扛鼎”“缘竿”“钻圈”“跳丸剑”“走索”“鱼龙变化”“吞刀吐火”“划地成川”等许多精彩杂技、幻术节目,并有乐队伴奏。


市集画像砖


沽酒画像砖


庖厨画像砖


酿酒画像砖


羊尊酒肆画像砖


观伎画像砖


蹋鼓舞蹈画像砖


盘舞杂技画像砖


驼舞画像砖


骑吹画像砖


骑吹画像砖


车 馬


马在古代与一个王朝的军备强弱,国势盛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后汉书·马援传》说:“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济远近之难。”


中原地区原有马种,由于长期圈养和驾车,其奔跑能力及耐力均大大降低。对于速度和耐力要求极高的骑兵来说,这种马并不理想。


汉文帝时晁错在论及汉胡与匈奴的军事差别时说:“(匈奴人的马)上下山坂,出入溪涧,中原之马弗如也;险道倾仄,且弛且射,中国之骑弗如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及也”。


因此秦汉起就设立专门饲养和混血优良马匹的机构,千里马也是历代中原人梦寐以求的宝马。


骑吏画像砖


汉代日常生活中的车和军队用途的车分类如下:


大车:有卷棚的车,可载物兼载人。

 

轩车:两边有蕃板的车,古代大夫乘坐。

 

斧车:为车的坐厢中立大斧之车,主要为公卿以下、县吏以上的官吏乘坐。

 

轺车:无蔽,是吏民都可乘坐的轻便车,多用一马拉载,在汉画中出现最多。

 

骈车:有蔽的车,四面都有衣蔽,等级较高。大多为女子所乘。

 

辎车:类似于骈车,同为有蔽的车,与骈车不同是辎车前无衣蔽,且为男女通乘。

 

轓车:有车耳,车舆两侧向外反卷者,可鄣轮泥并作扶手。

 

安车:坐乘的车,有四匹马,汉画像中多当作主车。


斧车画像砖


棚车画像砖


车马人物画像砖


车马砖边


车马过桥画像砖


轩车骖驾画像砖


轺车画像砖


轺车画像砖


轺车画像砖


轺车骖驾画像砖


载瓮大车画像砖


辎车画像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