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五见·深度解码│何克抗教授带你读懂'深度学习'

 二氧化硅2012 2017-07-04

2017年6月2日至3日,第十四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作了题为《深度学习——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发展》的专题报告,从深度学习的缘起、内涵、特征及如何有效实施等方面为大家带来了全面解读。


深度学习的缘起


早在20世纪70年代(1976年前后),美国学者马顿和塞尔乔就已经基于对大学生文本阅读学习结果的研究,第一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并将它与"浅层学习"进行对比研究。


我国学者黎加厚等人则在国内率先对深度学习概念进行探讨,在他们于2005年发表的相关文章中,比较系统地梳理和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以及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的相关教学策略。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从全球范围看,人类已从信息化初期跨入信息化更为深入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时代由于无限丰富的学习资源触手可及,多重交互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从而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系列教与学方式或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深度学习作为全新教育理念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标志,正是在这一客观社会背景下,重新引起了学术界乃至广大群众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最早重视深度学习研究的学术机构是美国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该机构于2010年发起,并由美国研究院组织实施SDL项目(深度学习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探究或是在实践创新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深度学习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01

有关深度学习的界定与阐述

近年来,深度学习概念的日益走红,学者们对于到底什么是深度学习的探讨逐渐增多,得出的结论也是多种多样,莫衷一是。


在早期研究中,多数学者认为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

毕格斯

深度学习包含高水平或主动的认知加工,对应浅层学习则采用低水平的认知加工。


比艾特、柯林斯等

深度学习方式意味着学生为了解而学习,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内容的批判性理解,重视要和先前只是与经验的连接并关注逻辑关系和结论的证据。


黎加厚等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进行)解决问题的学习。


张治勇、李国庆

深度学习是一种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景鸿娜、陈琳、赵雪萍等

深度学习是特别关注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除了从学习方式角度来探讨深度学习的内涵以外,学术界也有学者试图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这两个角度来界定深度学习的内涵。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深度学习是个体将学习的知识从一种情境应用到另一种情境的过程、即迁移。——这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作出的界定。


美国威廉、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

深度学识是学生生人21世纪工作和公民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性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种基本能力。——这是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对深度学习内涵作出的界定。


02

深度学习的确切内涵

以上说法都拥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出于各种不同的视角,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何克抗教授认为,要想真正从本质上阐述清楚深度学习的内涵,还是应当从深度学习的理论根基着手才有可能。何克抗教授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理论认为:深度学习正是要通过全新的理念、方式以及必要的工具、资源、手段来达到高级深层认知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从而使广大青少年通过深度学习不仅能记忆、理解必要的各学科基础知识,还能具有应用、分析、评价这些基础知识,并创造新知识和新产品(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这两类实体作品)的能力。


由于这种内涵强调要通过全新的理念、方式、和必要的工具资源、手段来达到高级深层认知的培养目标,所以这一内涵不及涉及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必然涉及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这些相关因素。


03

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1)有助于催生高阶思维与深层认知能力

知识是动态建构的,知识在传播过程中被拥有不同经验的学习者所体验,进而产生对同一内容的不同解读,因此学习者要以批判性眼光审视学习资源,不要满足于对知识的字面理解和机械记忆,而是要力图深入理解建构知识的意义,掌握起内涵及本质,特别是要建立起新旧概念、新旧知识之间的非任意、实质性联系,以便不断完善真身的认知结构。与此同时,由于深度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批判意识与认真思考,所以有助于高阶思维与深层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往往采用多种"教与学"方式及策略

为了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不仅教师应采用新型的有效教学与策略;学生也应自觉运用各种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小组协作交流以及线上和线下组合学习等多种方式及策略,以便全面而充分地收集、利用现有的优质学习工具与资源,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来实现多渠道、跨领域催生新智慧。

 

(3)通过强调"具身认知"来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

深度学习特别强调"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亲身去实践、去感觉、去体验、去探索、,也就是要在知识与实践相互作用的亲身践行中,去完善认知结构,去培养和发展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必定还能发现一些创新点,从而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深度学习的有效实施

01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


由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级深层认知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型,而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依靠教师创设的理想教学环境,运用的正确方法和策略才有可能达到。换句话说,在实施深度学习过程中既要突出体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就表明:能够指导教师有效实施深度学习的教育思想既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也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要能同时调动与发挥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相当于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以B-Learning为标志的"混合式"教育思想。)

 

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一定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反之亦然。例如,若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那就一定是强调"传递——接受式"教学观念;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就必定是强调"自主——探究式"教学观念。


而在以"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指引下的教学观念是兼取了二者之所长所形成的一种全新观念——可称之为"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它能兼具二者之所长,但并非两种教学观念的简单叠加。


02

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要想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来达到深层认知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任课教师除了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外,还必须运用能有效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事实上,当前翻转课堂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受到广大教师的热烈追捧,正是因为它是最适合于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适合于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并非只有翻转课堂一种,中国人自己创造的"跨越式教学模式",经过600所各种类型中小学校长达十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证实其能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达到深度学习的优异效果,也被称为"中国式"翻转课堂


03

建立新型学习共同体


深度学习倡导在平等、互利和公开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共同体,强调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支持深度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可以在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甚至在学生和专家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而且学习共同体成员不仅在课内,在课外也要保持联系。

 

师生在支持深度学习的新型学习共同体中的角色和开展的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师不再是一名辅导者,而是作为共同体中的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学习。既可以从学生的视角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还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在学生面临困惑与挑战时立即给予鼓励和帮助。


(2)学生不再是简单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而是在与教师、同伴之间建立起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及时向教师和同伴反馈个人的学习进程,和大家一起讨论确定学习目标及应该达到的能力标准。


04

要有智慧学习环境与先进学习工具的支持


由于要达到培养深层认知能力的目标,光有一般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及互联网上现有的各种学习工具机学习资源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及相关学习工具与资源的支持,这就涉及智慧学习环境。


增强现实是把图像、视频、音频等数字信息并入现实空间,目的在于将客观现实与虚拟环境相混合,使用户可以与物理实体、也可以与数字对象进行交互,从而为学习者带来更丰富的感受、体验和机遇。


虚拟现实是由计算机生成的、模拟人和物存在的实际环境,可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可在虚拟环境下感知现实世界,并像在真实世界中一样去进行探究。


人们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级深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都要有赖于VR/AR技术的支持。


深度学习体现的六大全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


变革原有教育思想
秉承新型教学理念
运用全新教育模式
拓展学习共同体内涵
创设智慧学习环境
与创客教育融为一体


本文根据何克抗教授在第十四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年会上的专题报告《深度学习——网络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发展》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