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文脉》------ 国民大会堂 尽管国民大会堂与人民大会堂仅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却象征着两个不同的时代。 国民大会堂旧址位于长江路264号与东邻的国立美术陈列馆一墙之隔这两座建筑物风格 极其相似均出自著名建筑师奚福泉之手。虽然国民大会堂的局部运用了一些中国古代建筑 的装饰图案但整体风格却与西方现代建筑相当接近反映民国时期新与旧、中与西建筑理 念相互冲突交织的中国近代建筑的明显特征。 国民大会堂原名“国立戏剧音乐院”。1933年国民政府为筹备1935年的国民大会时提出 了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会场的动议。1935年9月国民政府要员孔祥熙等5人提议在首都 建筑国民大会堂可以国立戏剧音乐院和美术陈列馆充用既可作剧场又可作会场诚为 一举两得。提案立即获得了国民政府的批准并交由上海陆根记营造厂负责建造不出一年 国民大会堂正式竣工。 国民大会堂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分前厅、剧场、表演台三 部分建筑面积5 100平方米。前厅为砖混结构中部剧场为钢筋混凝土柱网结构型钢屋 架。前厅部分设有井楼一楼两侧设有办公室、衣帽间二楼为休息室放映室设在顶楼。 各层都设有卫生间、贮藏室。前厅为平顶屋面。剧场部分设在建筑物的中央楼上楼下共设 有2 500多个座席。剧场顶部为“人”字屋顶钢屋架。表演台部分的台口为圆弧形台前 设有奏乐池表演台的底部以及后台设有演员化妆室和休息室。 国民大会堂的造型属于西方近代剧院风格建筑立面采用了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 檐部三段划分的方法在檐口、门厅、雨棚等处都巧妙地运用了民族风格的装饰是当年较 为流行的新民族形式建筑的实例之一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与建筑历史价值为中国近代优 秀建筑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