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 ‖ 蜻蜓眼难道不是蜻蜓的眼睛?

 RK588 2017-07-04

这是 文物背后 介绍的第 93 件文物

战国 蜻蜓眼式琉璃珠

湖南益阳桃花仑出土 益阳市博物馆藏


夏天到了。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夏天伴随的是潮湿、闷热、蝉鸣、萤火虫,以及低飞的蜻蜓。而在浩瀚的文物世界里,也有一类文物,拥有与夏日相关的美丽名字——蜻蜓眼


不过,文物中的蜻蜓眼与蜻蜓可谓毫无关系。它是一种玻璃珠,上面装饰着一些圆形图案,类似于蜻蜓的复眼,因此得名。


这件出土于湖南益阳的蜻蜓眼,为圆球形,“眼珠”的颜色似孔雀蓝,周围装饰有大小不一的黄色圆圈,给人的感觉有点奇幻。


事实上,这种漂亮的小珠子并不是中国人的原创。最早的玻璃制品出现在两河流域,时代在公元前3500-公元前3000年;之后,玻璃制品上逐渐出现了彩色条纹图案;而至迟在公元前10世纪,地中海沿岸已经出现了这种以同心圆作为装饰的玻璃珠。


公元前14世纪 古埃及 玻璃珠,这种玻璃珠与蜻蜓眼的外观已经比较相似了


为什么古代西方居民会制造出这种图案的珠子呢?研究者认为可能与神灵信仰相关。在北非、西亚、中亚以及欧洲的广大地区,人们认为,某些人的眼中充满邪恶的力量,能够杀死鲜活的生命,并摧毁无生命的物体。这种眼睛被称为“恶眼”


但是,恶眼的威力是有限的。恶眼第一次注视时,散发的邪恶力量最为强大,之后逐渐衰减。佩戴适当的护身符,可以吸收恶眼第一次注视的强大力量,使人能够承受后面渐弱的攻击。蜻蜓眼式玻璃珠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种护身符。


春秋战国时期,不知是什么人将这种来自异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带到了中原。而较早接受这种“洋货”并大肆仿制的,是当时的楚国工匠


楚国的文化奇诡瑰丽,巫师、灵魂、怪力乱神等因素贯穿整个楚文化(读一读屈原的诗歌就能体会得到)。对于西方传来的这种花花绿绿的小饰品,楚国人似乎很乐意接受。很快,他们就将“蜻蜓眼”珠这样一种完全陌生的进口产品加以改造和发扬,创造了战国时期蜻蜓眼的巅峰之作。


战国 蜻蜓眼式玻璃珠 1954年湖南衡阳公行山5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战国 蜻蜓眼式玻璃珠 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


随着蜻蜓眼在楚国的盛行,到了战国中期,深受楚文化影响的河南、陕西、四川等秦国属地境内也出现了蜻蜓眼式玻璃珠,如河南洛阳、陕西汉中、四川成都、重庆涪陵等地。


战国 蜻蜓眼式玻璃珠 (传)洛阳金村出土


在楚国强盛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背景的相互作用下,全国形成了一个以湖北湖南两省为中心的蜻蜓眼辐射圈,被辐射的范围包括秦国、鲁国、齐国、魏国等。


这样奇特的工艺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有学者根据出土资料推测,一些蜻蜓眼的眼圈图案,应该是首先将细玻璃棒在不同颜色的玻璃液中浸泡, 形成较粗的玻璃棒,而这种粗玻璃棒的截面就是同心圆状的。再将玻璃棒截成薄片,趁着玻璃珠没有凝固的时候将薄片镶嵌进去,修整外表而成。而另外一些,则是用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玻璃片在玻璃珠上镶嵌而成。


然而,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楚国和楚文化遭到灭顶之灾,蜻蜓眼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随后烟消云散。秦汉时期,蜻蜓眼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所以,蜻蜓眼在中国的集中流行时间,大概只有春秋末期到秦统一之间的300多年。


最后放一张真正的蜻蜓眼睛,大家不妨看看,文物与实物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