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诗词学院基础三年级讲义 (2)

 爱雅阁 2017-07-05
基础三年级
律诗章法决定作品质量
第二讲 连贯性、独立性
大家好。首先,我们复习一下起承转合的相关内容。
七律和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来做的。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作用也完全是不一样的,其功能也是不一样的,在律诗中具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都是有明确的规定。正因为这四个部分的不一样性,才使律诗显示出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美丽。创作过程中,不可以把起句写成承句;同样的道理,该转句的时候,也不可以把转句写成别的三个句。
我们看到有些朋友,写出来的作品,虽然句子不错,甚至很美,但没有起承转合。也就是说,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的句子,可以任意调换位置,调换后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影响。这种情况,就是完全没有起承转合。另外一种情况,是起承相互之间不明显,是承句读着象起句,这样也是不行的。
打个比方,奥运会的游泳比赛有个项目,叫混合泳,分别为仰泳、蛙泳、蝶泳、自由泳,虽然都是在游泳池里游,但四个阶段,必须采用不同的姿势,否则就是犯规。起句=仰泳、承句=蛙泳、转句=蝶泳、合句=自由泳;该蛙泳的时候,当然就不可以采取自由泳的姿势,四个游泳姿势,不能说哪个重要,也不能说哪个不重要,起承转合也是这个道理。四个部分全部都重要。其重要性是没有区别的,少了哪个都不行。说某个步骤比其他步骤重要,也是不对的,任何单独强调其中一个步骤,都是片面的,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作品失去平衡性,显得一头重、一头轻。甚至因为某一句的突出,而使读者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当读者只读其中一句的时候,那么,这个作品,没有疑问,是失败的。这就好象,仅有漂亮的衣服是不够的,裤子和鞋子也必须是协调的。不能穿一条名牌、美丽大方、得体的裙子,却带一顶破草帽、上身着一件工作服、脚上蹬一双解放鞋。这就是局部与整体不相符、不协调。请记住:仅有漂亮光鲜的名牌裙子是不够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一、连贯性: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我们还是看大家已经很熟悉的李白的这首作品。
1、起承之间的连贯性:
起句的“青山、北郭、白水、东城”,朋友们请看,它们均为地点,也就是,李白送别朋友的地方。在起句的基础上的承,李白使用的字很简单,一点不复杂,没有任何故弄玄虚的嫌疑,很轻松的使用了“此地”二字。此地,指的当然就是起句的内容,特别是起句四个地点的最后一个“东城”。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东城”和“此地”的关系,是非常连贯的,其连贯性紧密到不能再紧密。任何一位读者,都可以不必动脑筋费事去猜测,因为作者写得太清楚不过。然后,在“此地”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开来。所以,李白在连贯性上做得很完美。
2、承转之间的连贯性:
我们接着看承句和转合。承句,最后是什么呢。是“万里征”。我们注意一下“万里”,这个是个空间的概念,表示距离远、空间巨大。那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景物可以达到万里之遥呢?可以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行万里呢。云,云是不是其中一种?当然是的,即使是今天的云也是这样。我们可以看每天晚上CCTV19:30时的天气预报,其中的卫星云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云走来走去的,运动的速度快、一天行万里,对云来说不需要动力,没有什么难度。因此,李白所写的“浮云”,完全符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不仅唐朝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地球存在一天,这种现象就会存在一天。
所以,李白使用的“浮云”,表面上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物。但实际上是按照律诗格律的起承转合严格来做的。“万里”与“浮云”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没有一丝一毫的断裂。和起承之间的连贯性相比较,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可以注意到,连贯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前分句的句尾,一个是后分句的句首。这点请大家特别的留意。具体说来,连贯的时候,不可以句尾接句尾;也不可以句首接句首。一定是一尾一首,更具体的讲就是前分句的后三个字中与后分句的前二个字中,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去完成连贯性。这就好象电脑的主板,什么东西应该插在什么地方,不可以插错,插错当然连贯不了,电脑无法使用。耳麦,只能连接耳麦孔,不可以连接着鼠标孔,道理是一样的。
3、转合之间的连贯性:
我们现在接着看转与合之间的连贯性。根据刚才讲的,尾首的连接,这里我们可以同样清楚的看到,前分句的尾“人情”,其突出的,是一个“情”字,与人有关。合句的前二字,是“挥手”,挥手这个动作当然是人做的。如果不是人,只能是“挥爪”或者“挥前腿”什么的。所以,挥手没有疑问,是与人有紧密的关联的。通常情况下,无论古代或是现代,挥手这个动作,表现出的是距离略远,告别的时候,常用的一个动作。包括国外,说good bye,也是一样的挥手,肯定不是挥拳头。这就是人之常情,这就是人情。朋友们看看,是不是与前分句最后的“人情”关联很紧密呢,当然是的。所以我们看到,李白在转合之间,连贯性依旧完美,没有任何瑕疵。他是严格按照格律中起承转合的要求来做的。
4、合起之间的连贯性:
这个连贯性,就不如前三个连贯性,那么的明显。通常,我们把这个连贯性,叫做“扣回起句”,简称“扣回”。特别说明一下,历史上并没有人或哪本书,对此下一个定义,也没有谁对此有过解释。所以,我们今天所讲的连贯性和扣回,都带有强烈的今天的语言色彩。原因在于,历史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这个“连贯性”和“扣回起句”(扣回),出自中华诗词学院,版权归中华诗词学院拥有。这个定义以及释疑,均出自中华诗词学院。
我们具体看作品,最后一个分句是“萧萧班马鸣”,整首作品的起句是“青山横北廓,白水绕东城”。我们注意看,“班马”是什么马,当然就是回程的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这里的马自然就是往“东城”“班”,如果说“班师”,大家就非常熟悉,实际上,古代这个“班”字,就如同今天我们用“回、回去、回来”一般普通。古代班,就是直接回去;而“回”呢,有盘旋、转来转去、徘徊的含义在里面,与班的直接不同当然都有回去的意思。通过合句,我们看到的是李白不仅简单,且非常清晰的扣回到起句。
至此,整首作品非常连贯,一气呵成,品来没有任何断裂之处。我们知道,连贯,当然比断裂美丽。一条漂亮的纱巾,剪得七零八碎的不连贯,当然就不好看;一条马路断断续续的,车开在上面也不舒服;学习,二天打渔三天晒网,同样不连贯,效果自然就难以如意。诗理如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起承转合每一个步骤中的两个分句之间,也同样存在连贯性,比如李白诗中的白水——横北郭,孤蓬——一为别,落日——游子意,萧萧——自兹去。
大家自己看看,有断裂吗?没有,意思上依然连贯的非常紧密。
二、独立性:
1、起句的独立性:
刚才,我们欣赏到了李白的诗篇,欣赏了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分句之间的连贯性。现在,我们要说的是独立性。独立性,没有疑问就是排它的。我们看起句,写了四个地方,其主要的内容,就是交代地点,说明所处的环境,不带有其他不相干的物或感情色彩(其中的色彩,是隐藏着的,表面上不明显)。今天解释一下,这个暗藏的色彩。比如,我们看电影、看电视、看武侠小说,经常看到说“青山不改,后会有期”“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样的话。古代呢,这个“青山”,就有后会有期的含义。我们知道,这首作品,李白是送别朋友的,那么与朋友分手之后,正常情况下难道我们不盼望将来再会吗?难道我们不希望还有重逢的一刻吗?当然盼望当然希望。因为这是地球人(无论中国或是外国)的人之常情,是再真诚不过的情感。
“白水”,在古代也常用,自汉朝到清朝,这两个字通常有“发誓、誓言”之类的含义。李白用在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我们一定会再见面。我们看到整个起句的两个分句,无论物或是隐藏的含义,与承转合有明显的区别,这个区别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于其他三个部分。这,就是起句的独立性。
2、承句的独立性: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从这个承句中,我们看到,作者已经完全、彻底、干净的离开了起句的物,走向了更为开阔、广阔的视野。无论是“为别”,或是“孤蓬”“征”,就其义而言,已经与起句的四个景物,完全不是一码事,区别非常明显,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把读者带向更为远大的空间,别、孤蓬、征,构成了承句的独立性,这个独立性,谁都能够一眼看到,与起句的区别很清楚,犹如楚河汉界。
3、转句的独立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就转句而言没有疑问,一个“转”字,就已经清楚的说明了这个句子的要求。转,自然就是不可以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所以,我们基础年级开始阶段的作业,要求景+情就是这个道理。李白在转句上,阐述的无论是“意”或是“情”,都是分别的朋友真实的心理写照,“意”者心音也;“情”者心动,古人说人的心动是天然的,是与生俱来的。这两者是和本质的区别,不是一回事。无论意或是情,都是与心有关的。之所以强调“意”与“情”的区别,是为了说明,李白并没有合掌。网上有人谈合掌的时候,居然拿李白这个转句来说事,这种说法,其实不过是对汉字不理解的缘故,想当然以为然,殊不知二者区别是如此的明显。如果读书不求甚解,仅凭自己的主观是臆测、去想象,出现失误就难免。这个转句较简单,因为从景语到了情语,其独立性与起句承句的区别较大,就不必多罗嗦。
4、合句的独立性: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班马鸣的不仅是声音,更是送别双方的心情。这个心情与转句的心情,各是各的,同样区别明显。整个合句与前面的三个步骤相比较,其独立性一目了然。无论怎么看,相对于前三个部分而言,都是完全的独立,没有丝毫疑问。
综上所述,李白在连贯性和独立性方面,表现得都是一样的强大,作品的格律是非常的严谨,不愧为诗仙的称号。要求大家平时阅读唐诗,就是要求大家在平时,直接与唐朝的顶级高手们对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了连贯性和独立性,这两个概念(定义),出自中华诗词学院。无论网络搜索或是书上记载,皆没有这个内容。
有的人问,为什么中华诗词学院的讲义不可以外传,这是因为两点。
1、学院的讲义,完全是学院自己独家所编写。朋友们可以一试,这些内容是网络搜索不到的,网上没有这样的讲义。为什么中华诗词学院不象别的网上学堂那样随便传讲义,原因就是因为其他学院,不过是在网上搜索些东西来复制到群里罢了。搜索谁都会,没什么希奇的,根本就用不着学。如果朋友们发现中华诗词学院的讲义内容,是网上搜索来、复制到群里蒙大家、骗大家,那么,请朋友们给予学院最强烈的鄙视+蔑视。
2、学院的讲义是系统编写的,如果传一部分,不传一部分,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断章取义,难免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误会的后果,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们交流的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如何逐渐的写出属于自己好的作品来,这个作品,属于朋友们自己。鉴于这个原因,如果外传讲义,引起某个方面的争议或交锋,纯属没有必要,更是浪费时间。
3、学院的讲义,是花废了大量的时间综合了古代前贤先圣的精华编撰而成,而且是结合具体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的,所以中华诗词学院对这份讲义拥有绝对的版权,请大家尊重和理解,同时这也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自己。
鉴于时间关系,杜甫和李商隐的作品,今天就无法讲解,作为课外作业交给大家在群里讨论,大家一起结合今天讲义内容,分析一下这两首诗的连贯性和独立性。
本周的作业写律诗,在上周的作业要求基础上,增加两个要求,“连贯性”+“独立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