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丁口论第三十一章之三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

 感通天下 2017-07-05

    中国人从前的礼节,杀牛的时候,都要念一番什么请牛的灵魂不要怪罪自己。自己只是奉命而当杀手,实出无奈。还要祝福牛早超生为人。有神论者总是用神灵虚幻的真善美来洗涤人的灵魂,恫吓人的恶行,让老百姓安分守己,顺应社会,不要反抗不要作乱,等待来生幸福。许多人也就真的信以为真受苦受难到死,只待来生了。像陈涉那样敢于造反争活命的人,为了号召群众也只得借助鱼腹沟火之类的玩艺,取信于民,以代天行道为旗帜。不妄杀人妄杀生应该说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是人道的体现,是人类与万物共有同一个地球的体现,是好的。是符合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的。因而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真实体现。然而阶级斗争的现实又必然会导致战争,必然会以斗争双方千百万人头落地为代价、才能够换得和平、换得新的发展。当时的人碰上了,避是避不开的,也只能被卷入潮流和战争中,死里求生。春秋战国时代,在当今中国这块土地上,有许多诸侯国,他们之间一直战争不休,打了几百年,秦统一中国后,汉朝建立后,才逐渐趋于稳定、战争往后的规模和时间也就相对小多了。谁最害怕战争呢?就国内阶级矛盾而言,优势统治阶级最害怕战争,老百姓特别是赤贫阶层,总是在战也死、不战也死的情境下,采取不如战死的手段投入战争,拼死挣扎,企图杀出一条活路来。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成功的事实,还真证明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有良心有正义感、有时代眼光的社会上层人物,总能够与下层百姓在一起,通过战争改变社会面貌和规则、企图建立新社会。成功后确实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给老百姓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我同意人民和人民战争、人民和人民的劳动创造行动,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老子在这一章指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右偏将军尚左,上将军尚右。就是说军中的礼节是以凶事来对待的,站立的时候,也让上将军站立在右边,提醒将军不要妄杀无辜,不要以杀人为乐事。实行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五、只要能战胜,岂在多杀伤的策略。然而在生死较量关头,真正的战士是顾不得那么许多的,只能先杀死对方求得活命。那怕杀死对方后再如对牛祷告一样让灵魂暂时安宁一些。老子认为,这种上将军站立在右边的作法,言以丧礼处之。以丧礼对待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但请注意,战斗过程中,只有杀死敌人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一方的生命和主义。容不得一丝一毫同情敌人的想法。有一丝同情的杂念,自己的脑袋先落地。

    老子讲: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一点容易作到,战争过后,最大限度的同情对方的死者、纪念祭奠自己一方的烈士,将军们不张扬不夸功,低调一些。是得人心的,就是演戏给众人看也是必须的。这是企图站立在道德的置高点上,为再一次战争作准备,为追求持久和平作准备。甚至于年年都要设节日纪念烈士。让人们懂得战争并不远,突然就会降临,和平来之不易,不保卫就很容易失去。

    老子谈兵,出于悲天悯人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