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力的使用,是古代人类的大智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力的发展,也增强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牛马之类成了古代社会先进的生产力,成了农家的宝贝,人类对于牲畜也倍加珍惜和爱护,简直到了相依为命的状态。这种自然经济状态一直维系了数万年。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上,才被机器这个铁牛铁马取而代之。人类显示出了更大的智慧和能力,却少了一份劳作中与活生生的生命共同结合在一起劳作的亲切感受。我们现在也可以由土地被充分利用与荒芜判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不是处于正常状态。
老子将第四十六章的思路继续延伸,告诉人们要学会通过最关键最重要的事实和现象来认识整个天下社会,到底是处于有道有秩序的和平时期还是无道无序的战争时期。顺着这个思路,他在第四十七章写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老子在这里提出了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的大形势,大道理,不窥窗口,就能够知道外面的季节和气象,将整个天下和外部世界看成一个黑箱,让人从户内室内这个小小的自然天地和社会细胞来体验、来理解、来领会、来学习正确处置。这可能吗?有可能但不完全。
老子心目中有一个宇宙自然社会与个体人是一个统一体的观念。人浮于天地自然世界,生活在人类社会中,首先生活在家户这个小小的世界上,生活在这个天地的小空间,人类社会的细胞中。人本身又是这一切的创造物,又是这一切的综合体,又是天体自然社会之道的充分体现者。所以他说,随着人的发育成长,在这个小小空间中,就可以懂得外部的天体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世界的状态和形势。就可以正确应对。植物可以充分适应外部环境,生长于一个地点成活几千年,动物依靠本能也可以生活在特定的天地间,永续不息。人类是万物之灵,有思考力和劳动本领,更能够通过家户这个小天地来认识整个外部世界。不过在老子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只能通过历史典籍和当世获得的极少信息来认识外部世界,创造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甚至认为: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这是不是真理呢?是部分真理,并不是完全真理。说是部分真理,因为一个人真的不出户,可以读书获得历史知识和许多间接知识,也可以获得父母亲人传授的生存本领,还可以逐渐明白人世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只要充分体验思考操作,也能活得很好的。长期观察一棵树、经历一次养蚕全过程,经历一次亲人的生与死,经历一些年的周期性现象,人的智慧确实会开化,会发达。人的能力也会迅速提升,能够有所专长,办好一些事的。也能够以此类推,迅速掌握自己所处时代其他本领解决其他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相反,有的人在外面流浪一辈子,并没有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有人举例说胡适留学美国,在中国并没有推成功美国的一套,王明留学苏联,并没有推成功苏联那一套,毛泽东到井冈山深处闹革命,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也证明了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是说知道的现象少,是说知道的本质少。要深知事物的本质,非得紧紧抓住一个道口,一个户,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探索体验实践不可。一点通了,常常可以导致一通百通。连一点也弄不明白的人,到处乱跑,总是一个肤浅的人,没有本领的人。
说这是部分真理,现代社会有了网络,许多人坐在家里可以买卖东西经商挣钱养家甚至发财。通过电视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你一个人在外面跑路旅行,看的东西多了,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见得就能掌握什么大本领,解决什么大问题。
老子实际上是教导人们:学会通过最基本的情况,最简单的环境,最平常的人际关系,通过最深入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来理解天下社会人生,首先作好身边事,对待好身边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