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十一章之二最早的和平共处与互利双赢

 感通天下 2017-07-05
          老子给治大国的侯王们讲了下流、牝雌,交往的治国大法之后,又对小国与大国之间如何相处作了理想化的论述,提出了最早的国与四之间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的可能性。
      老子讲,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这是讲,大邦应该谦下尊重小邦的存在,就会获取小邦的信任顺从和依赖,建立相良好的大小国关系。同时小国小邦也应该谦下,尊重承认大国的存在,才能够与大国搞好关系,获取大国的保护支援和照顾。这样,大小国之间即使没有统一,也不会有战争,也会有充分的交往交流,达到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的目的。这样长久下去,会不会大国统一小国或者小国统一大国呢?老子幻想和平统一。然而各国的侯王们,并不都听老子的话,他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的趋势,产生统一天下平天下的雄心,必然会利用战争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不过有大才雄略的侯王们,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能够少死些人实现统一罢了。老子的说教也许能够使想统一天下的侯王们能够作更充分的准备,却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统一的潮流。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这些英雄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才创造了我们这个特大的统一中华圈,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相比欧洲,至今还是许多个分裂的小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洲文明的大发展。
      老子又说,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这里都强调了下,都强调了取。都说谦下才可以取得对方,甚至同化对方,统一对方。
      老子又指出,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老子已经看到了大国总想吞并小国,总想完全支配小国,但是因为操之过急,吞并的过程总不那么顺利。老子同时也看到,小国夹在大国之间,总想寻求大国的保护,总想找一个可靠的靠山,争得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然而由于过于依赖大国作靠山,过于顺从大国的愿望,结果总是被大国吞并,完全丧失了独立性。因此,老子给大国讲,不要过欲迅速吞并小国,慢慢来吧,否则适得其反。老子又对小国讲,不要特别过于希望大国来保护自己,还是自己争一口气,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吧。如果不过于顺从接近大国,将心思用到强化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才能够真正与大国之间建立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的关系。否则,完全依赖大国,必然被大国吞并。
      老子最后讲,夫两国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老子讲,按照他的设计,大国迟早会和平统一小国,小国也会延缓被吞并的时期。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双方都可以在和平共处的状态下,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到底是迅速实现天下统一好呢?还是长期保持分裂割据局面好呢?当统一的条件还不成熟的时候,当然分裂的局面可以充分发挥各分裂小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各自富裕强盛起来,这样就又给统一提供了巨大的需要和历史趋势与潮流。最终冲夸分裂的阻碍。当然如果某一个大国带头文明富裕强大了,就开始实现统一雄心,就开始谋求统一战争,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历史也总会如愿以偿的。
     统一而不消灭各地特色和优势,分治而不阻碍天下统一交流。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是美好而永续的。
     今日元旦,读此节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联想到必须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