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理气》

 野之老 2017-07-05
中医治法中有一条即是“疏肝理气”之法,是专门针对“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之病机而设的。其实,这理与气同样也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理”指的是法则、规律;“气”指的是构成万物的始基。如此,“理气”合用则便就是指万物之生成与存在的法则及规律了。

是北宋理学大家张载首先把“理气”作为一对哲学范畴而提出来的。如他在《正蒙-太和》中说:“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此处张载认为,宇宙的根本是气,而气的千变万化都有一定的法则,即“理”。
二程认为,理与气相依不离而以理为本。如程颢在其《遗书》卷二上中说:“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也。天只是以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只是善也。”此处以“理”为宇宙生生不已的法则,“理”虽不离事物,但仍以“理”为形而上之道,实即以“理”为根本。程颐认为万物皆成于气,而气之所以然,即是理;理才是宇宙的根本。如其在《遗书》卷三中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这里所谓之“道”,即是最根本之理,并也由它主宰着阴阳之气。

南宋朱熹则明确提出了“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朱子语类》卷一),认为理气相互依存;朱熹还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此乃主张“理先而气后”。

明王廷相、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及清戴震则继承了张载的“气”学说,坚决反对“理先气后”学说。
如王廷相在其《慎言》中说:“理载于气,非能始气也”,又在其《横渠理气辨》中说:“里根于气,不能独存也。”
王夫之对此则作了更详细的论述,认为气乃宇宙之根本,理依赖于气,无气则无理。正如其在《读四书大全说》卷十中说:“天人之蕴,一气而已。从乎气之善而谓之理,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及“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具无也。”即,离开了气,心、性、天、理皆均不存在了。
戴震认为“理”是生生气化流行的历程,“理”也就是气化流行的条理,皆存在于生生气化的过程中。如其在《原善》中说:“生生者,化之原;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即认为气化是根本,条理本于气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