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阑尾切除术后高发的结肠癌

 西域居士008 2017-07-05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阑尾切除和结肠癌的发生有越发密切的联系。


阑尾,位于盲肠的末端,一般在盲肠后内侧距回盲瓣约2.5cm处,长7-9cm,直径0.6-0.8cm。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将阑尾视为退化、无用的器官。虽然现代医学发现,阑尾有免疫防御的功能。但是,医生和患者都认为切除阑尾对人体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可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阑尾切除和结肠癌的发生有越发密切的联系。


自从1964年,McVay就认为,阑尾切除后会与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阑尾切除后会导致结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在随后的研究中,Gross也对这一观点表示了认同。Bierman的资料显示在608例结肠癌尸检中,生前做过阑尾切除术的比例占总数的35.2%,而679例非癌尸检中人数只有24%。瑞典Arnbjornsson报道了在561例因阑尾炎手术住院的患者中,3年内因结肠癌而从新住院的患者占了2.9%。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对2000-2007年间40岁以上的1164例阑尾切除的患者随访,发现有9例患者阑尾切除2年内发现并确诊为结肠癌。


我认为阑尾切除后造成结肠癌的发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阑尾的免疫功能


最近的医学已经证实,阑尾有免疫防御功能。阑尾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分泌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A类抗体(IgA)的生成,发挥淋巴器官的免疫功能。有利于肠道内菌群的平衡。当阑尾切除后,这种免疫防御功能也就消失了。肠粘膜更易受到粪便毒素的影响,久而久之而发生癌变。


美国哈佛大学Beger博士对人类2000多个类型l8000多种疾病进行分类整理,结论是80%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免疫有关。对于阑尾器官具有抗癌作用,已由美国纽约肿瘤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得到证实。该研究机构的专家们曾对好几百例消化器官得癌症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84%的人都已切除阑尾。肿瘤专家还声称,切掉阑尾的人得几种恶性肿瘤的几率是常人的3倍。


二、肠管功能的改变


阑尾的切除多继发于阑尾的急、慢性炎症。阑尾的炎症多造成周围组织的炎症,即使阑尾切除后,周围组织的炎症依旧很明显。可能会造成肠管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影响肠管蠕动而使粪便滞留。增加了粪便对肠管上皮的损害。


三、阑尾的分泌功能消失


阑尾的上皮由大量杯状细胞构成,杯状细胞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粘液可以起到润滑粪便、促进粪便排出的作用以及保护肠管粘膜,使肠粘膜免受外来毒素的影响。当阑尾切除后,粪便的性状容易发生改变,并且肠粘膜缺乏一定的防护,进而发生癌变。


综上所述,阑尾切除后,会对结肠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于发生癌变。所以,建议医生在考虑阑尾切除时,应当慎重。当阑尾可以保留时,尽量还是考虑不要切除为好。


参考文献:


《阑尾功能新认识对阑尾炎防治影响研究》《当代医学》2008年9月总第14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