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把这句话当成是万金油,多数时候会抄在半山腰。我觉得这个理念要加一个前提,就是在逆向投资的维度上。今天,浅谈一下什么是逆向投资。
某名牌推出10w美金的包,最后设计了一款5000的,结果市场趋之若鹜。事实上该公司最大利润恰恰来源于5000款的。有时候看到股价跌去50%觉得便宜,只盯着成本也是抄在半山腰的最大原因。避免成本思维,逆向投资买的不是便宜,而是错杀。
第一,估值错杀。考虑估值,不等于选择估值低的。逆向投资,需要研究点基本面,但杀跌跟基本面无关。比如,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前阵子金融去杠杆导致保险杀跌,都属于「应激反应」导致股价错杀。出现负反馈,再低的估值,还会继续杀跌。
但这种消息类刺激带来的杀跌,实际上是一种放大效应。不论是三聚氰胺还是近期的保险板块,后来股价都恢复了。因为基本面并没出现恶化,这种「应激反应」就是逆向投资的时机。
还有一个反直觉的东西。为什么有些股票市盈率很低,买进去的时候反而亏钱?因为周期股都是在窄幅区间震荡,业绩兑现使得市盈率降低,就意味着股价进入了周期的顶部,这类被称作“价值陷阱”。此时选择退出,也是一种逆向投资。
至于近期格力这些白马,行业已经有天花板了,也进入到了一个周期了。这种价投,仅是资金扎堆取暖,讲故事。
上面说的属于价值投资,一般都选择稳定的行业去做。对于他们来说,逆向投资买的是一种估值错杀。这种相当于一辆值5w的捷达汽车,因为外力错杀到了2w,他们去捡。
然而,估值错杀,还有成长股的错杀。这种相当于一辆奔驰最高卖到了300w,后来变成了150w,他们去捡,后来变成了500w。股价的涨跌在于理解力,何为理解力?就是当前市场看问题的角度。当看问题的角度被充分暴露、占据主要矛盾的的时候,大家只看到坏的一面,股价就会继续杀跌。
成长股最开始都是乱炒一通,这个阶段充满泡沫。梦破碎的时候,集体仓皇而逃,所以又会出现一个「应激反应」。在去泡沫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会死去,最终只留下龙头企业。由于大家极度悲观,导致了真正的龙头企业也被错杀了。这类被错杀的龙头企业因为自带了梦的属性,逆向投资就出现了。
有些成长股第一波炒完之后,发现其实是个坑。比如技术根本没办法实现,或者行业更替很快,也没有真正赚钱的商业模式,而且还没门槛。这类“成长陷阱”,就不好逆向投资了。
这属于成长股的逆向投资,本质上也是价投。
第二,杀逻辑。这种最难把握。往往很多时候,发现逻辑出现问题的时候,都被深套了。就像乐视,曾经大家都觉得他是创业板的大蓝筹,后来慢慢发现是一个故事。每只股票里面都叠加了很多逻辑,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是踩踏。如果逻辑没变,仅是估值错杀,其实就是逆向投资的机会了。
不管是杀估值还是杀逻辑,都有贯穿了一个东西——负反馈。真正的高手是在坏的一面充分暴露时,比别人先发现了好的、事后能够引起共鸣的一面。巴菲特买一只股票后,为什么会涨?其实是他发现了价值,而后很多人跟随,单纯靠名人效应,不可能出牛股。
逆向投资,实际上就是在行业上涨大趋势里,或者在震荡的周期趋势里,选择其中的小趋势拐点去做。简单说,就是顺大趋势,逆小趋势。
科技股前段时间杀了一大波估值。关于科技股,有个简单的方向:
无人驾驶国内系统基本没戏,要选的不是系统,做硬件配件的反而有戏。其次,很多带智能的都不是搞智能的,人工智能要选择有产品级的公司,一旦能商用,业绩才能滚滚而来,故事也能继续讲下去。物联网,最近在炒一个无人零售的应用,芯片(半导体)及其产业链里去筛选。
今天浅谈下逆向投资,后面慢慢扩展开来讲。 |
|
来自: 原野6txhdtcaq1 > 《思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