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工活斗出的精美

 songsgt 2017-07-06
      2017.6.30宝鸡日报
        这一站的壁画,是现知所绘年代最早的——清光绪年间,地点在千阳县南寨镇南寨村,这里还有一个名字“齐家背后”。

      知道我们在寻“老画”,村里人热情地当起了向导,顺利开了庙门。藏着壁画的庙面积不大,当地人称之“五圣庙”。对于此处的壁画,我们早有耳闻。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李强教授,一直致力于西府民间壁画的研究,他曾多次向我们提到过“南寨壁画”,特别是它的“斗工活”。所谓“斗工活”, 就是在古代的壁画创作中存在着一种“对画制度”。


       一进门,正壁上两扇屏风似的壁画映入眼帘,能明显感觉到这两扇屏风在画法上有一定差异,但都挂了一本“实宪书”,上书“大清光绪十三年”的字样。从文字上推断,五圣宫壁画绘制时间应在清光绪年间,也有一种大胆地推测,就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细细观赏后发现,庙宇左右两壁的壁画在绘画的技巧、人物造型、色彩风格上都存在明显差异,联系古代壁画绘制中的规制习惯,这样看出,“南寨壁画”就是两位匠人“斗”出的精美。壁画上的内容多以东周列国故事为主,包括“孙武演兵、伍子胥逃国、庞涓兵败马陵道、田单火牛阵”等等,人物神态生动,构图立体感强。


       当代知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先生曾在《唐宋壁画》一文中,对“斗工活”有过解释,“凡作壁画分为两壁,各以名师掌之,于未毕前施以帷幕互不使见,一旦工毕去幕,使观者争评才定其优劣,此盖悠久相传之画壁风习。”


      李强说,五圣宫壁画是一个民间壁画绘制制度的例证,也是民间壁画艺术表现能力的显现。这种对画制度中存在着一种竞争的意识,两家较力比赛,在绘制壁画工程中各自保守自己绘制的内容、遮挡绘制画面,在竞争对手面前画工们自然不敢懈怠,定会极尽所能从构思构图甚至在内容上都暗含压制对方、贬低对方的隐喻,为民间的壁画绘制增添了很多故事,在宝鸡民间壁画的调查过程中也常听人谈起“斗工活”,说明在过去“对画制度”是长期在民间壁画的绘制过程中存在的,也为他进一步研究民间壁画的发展生态提供了研究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