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清朝没入侵 会有人惋惜明朝灭亡吗

 云中公子 2017-07-06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那些大一统朝代都活了多少年。

    汉朝,422年,分东西两汉。西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共存在210年。刘秀建立东汉,到曹丕从汉献帝刘协手里接下传国之宝,共195年。中间的,是新朝。

    唐朝,享国289年。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宋朝,分北宋南宋。共319年。严格地说,就算北宋,也未能完全统一北方,或辽,或金,因此,并不能算大一统王朝。

    好了,到了明朝,自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共存在276年。若算上南明,直到永历皇帝1662年被吴三桂杀害于昆明,则明朝有294年。若算到郑克塽以台湾之地归顺清朝,则还要加21年,也就是,拉拉杂杂算起来,明朝活了315年。

    无论从哪方面讲,明朝的国祚,在中国历史上都不算短,属于正常的,已必然要死的年纪。

    《明史》有言,“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

   

    (崇祯皇帝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亡国之运,有人说始于万历,有人说始于武宗熹宗,反正,“神宗怠荒弃政,熹宗昵近阉人,元气尽澌,国脉垂绝”。

    然,崇祯真的非亡国之君吗?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败一方即戮一将,隳一城即杀一吏”,大明朝的大臣们,谁愿意被你这样杀来杀去?

    那么多自作死的皇帝,为何还有很多人惋惜明朝之亡呢?

    无非是它亡于满人。

    清朝剃发易服,想要割绝中华文化。尽管最终也泡到了同一个坛子里,说起了之乎者也仁义道德,但后期割地赔款,受尽列强欺负,给中国人留下无限痛苦与悲情。

   

    (《马关条约》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们基于这样一种假设——若是汉人当皇帝,早就融入了当时的世界大潮,早就去海外建立了殖民地——一句话,就算西方国家都发展起来了,中国不可能再维持万国来朝的体系,至少,也会是列强之一,就像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一样。

    便如顾诚先生在《南明史》里所言的那样,“在大顺军被清军击败以前,汉族官绅中的大批文官武将都以投靠大顺政权为唯一出路,而不可能设想都投靠偏处辽东的一个语言、风俗都有很大差异的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清政权。”

    三百多年前如此,三百多年后,不少人的观念,并无多少变化。

    说白了,明朝到了后期已是必亡之象,这没啥争议。让他们怅然的,不是明朝亡不亡,而是亡于谁之手。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

  “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说:

  “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在日常生活及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不分伯仲。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缜密思考和理性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实践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


  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认为: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和欧洲的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二、明朝人创作和翻译的科学著作

  明朝末期,正是西方科技文化理论大发展的前夜,而明朝广大士大夫阶层已经普遍研究西学,中西方在科学发展上各有千秋。中国明朝,尤其是晚明67年中出了不少世界级水平的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年);

  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这些著作相对于近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和哲学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西方是颇具亮点的。1643年前的西方科技发展还很不明朗,牛顿和莱布尼兹尚未出生,波义耳和帕斯卡尚处孩提阶段,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笛卡尔隐居荷兰。而同时的明朝已经进入了西学东渐的高峰,学术环境开放,政府支持,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研究和翻译西学著作,共有七千多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

  在徐光启“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思想原则和“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的目标指导下,以及明政府的组织支持下,中国人对西方的数学工程等书籍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大规模翻译。其中现在可知翻译的书目中有(包括译者或作者):

  《测量法义》利马窦和徐光启,1607年

  《表度说》熊三拔,1611年

  《泰西水法》熊三拔和徐光启,1612年

  《几何原本》利马窦和徐光启,1613年

  《同文算指》利马窦和李之藻,1613年

  《乾坤体义》利马窦,1614年

  《圆容较义》利马窦和李之藻,1614年

  《天问略》阳马诺,1615年

  《职外方纪》艾儒略,1623年

  《远镜说》汤若望,1626年

  《寰有诠》傅泛际和李之藻,1628年

  《名理探》傅泛际和李之藻,1631年

  《奇器图说》邓玉函和王徵,1634年

  《主制群征》汤若望,1636年

  《寰宇始末》王丰肃,1637年

  《五纬历指》罗雅谷,1637年

  《性学粗述》艾儒略,1637年

  《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

  《数学札记》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

  《矿冶全书(共12卷)》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

  《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

  《原本》(拉丁文本) 科隆版

  《测量全义》罗雅各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

  《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开普勒

  《地中海航海术》罗马版

  《比例规解》罗雅谷

  《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

  《宇宙仪》雅克·贝松

  《皮埃尔+勒孔特发明陆,海双用几何天文测辐仪制造与用法》

  《磁石测量法》纪尧姆·德诺吨涅

  《神功催吐药》萨拉·安吉鲁著

  《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克洛德·举雷

  当时创作和翻译的还有《崇祯历书约》、《物理小识》、《数度衍》、《泰西水法序》、《坤舆格致》、《旋韵图》、《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西儒耳目资》、《远西奇器图说》、《学历小辩》、《日月星晷式》、《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等七千余册。


  而在清代出版的著述只有:南怀仁《仪象志》、《仪象图》、《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以及利类思《狮子说》,等等。数量相比明代可说是极少,且基本都只是传教士所作。】

  ——摘自《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明朝——科技篇》


  所以,法国史学家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里沉痛的发问:
  “为什么中国直到16和17世纪仍能以大量的发明和讲究文明领先于西欧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为什么随后它却让别国赶上,然后被人超过,而到19世纪它的部分领土竟像由停留在石器时代的部落居住的地方一样沦为殖民地呢?以至到了20世纪,它竟成了世界上最落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这地球上,凡被蛮族入侵并长期统治的国家,哪有不迅速落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