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起床,早饭来不及,上学要迟到,晚上快睡觉了作业还做不完,睡的晚所以早上叫不醒......这样的恶性循环,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明明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还要不停地催催催,自己着急上火,孩子也满腹委屈。 一味埋怨,大声呵斥,絮絮叨叨都不会解决孩子时间观念的秩序感,而想要一劳永逸只能先花点时间和精力跟孩子一起做好计划。越是低龄的孩子,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就是他(她)自带的秩序,想要改变都很难。这种秩序感恰好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会很好的坚持下去。 早晚时间表 低龄小朋友的时间表可以用图片来表示,早上起床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脸,换衣服,吃饭等;晚上睡前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脸,读书,关灯等,可根据自家的具体情况与孩子一起商量着,可自己画图孩子涂色,或是孩子自己画。这样孩子执行起来也充满乐趣,越是孩子参与度高的计划,执行的难度就越低。 幼小衔接前的孩子,因为要为入学做准备,要开始有规律的早睡早起,还要准备自己的书包作业等。所以计划时间表的时候就会略微细致一些。 让孩子熟悉钟表是执行时间表的首要需求。 以上是简单版,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拿纸壳做一个全天24小时的计划表,带着孩子一起涂涂画画,将一天直观的体现出来,睡觉的时间,起床,早饭时间,上学,中饭和放学时间,还有作业,晚饭和入睡时间,孩子一目了然,经常联系。既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练习了数字,掌握了认识时间的本领。 学龄儿童,最大的比重就是学习啦,可以把每门学科需要完成的时间组合在晚上的安排中,睡前要检查书包里是否装了所需要的东西,比如作业之类。每晚睡觉前准备,比如看书,喝水,睡前关灯等习惯。睡前整理好东西就省去早上丢三落四的麻烦,确认书包水杯和装运动鞋袋子等。 下图就是我儿子自己手画的睡前及起床需要做的事情,很简易,但是直观,他自己贴在屋里墙上。自从有了这张自查表,我减少了很多啰嗦,他也逐渐适应这些安排。 自绘睡前和起床后的检查表 也有不同的内容版本可以参考制作时间检查表,例如下图,内容都可以根据孩子需要,跟孩子讨论后确认。 跟孩子一起制作的时间计划清单,起初孩子肯定是很有兴趣,也愿意按照计划实施,但过不了几天,就会失去新鲜感而渐渐忘记去做。在这段时间,就需要家长不断地提醒,还可以针对孩子的完成情况给孩子评分,精神和物质上都支持孩子能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 在假期或是生病期间,还是要灵活的安排时间,这可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跟孩子讨论一下。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家长唠叨出来了,也不是孩子突然懂事就自己掌握的,需要家长前期的投入,一起计划,督促实施,鼓励坚持。但却也是简单有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