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管球瘤病理及鉴别诊断

 柳叶刀star 2017-07-07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首家全国连锁经营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 www.adicon.com.cn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小型血管瘤,起源于正常血管球或其它动静脉交通支,很少发生恶变,可分单发性血管球瘤和多发性血管球瘤。




一、流行病学


好发于手指、足趾、甲床下,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中青年人多发,女性略多于男性。

二、病理表现

单发性血管球瘤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周围有界限清楚的纤维组织包绕,瘤内含有数量不等的狭窄的血管腔。腔内见一层扁平细长的内皮细胞,周围绕以多层血管球细胞。血管球细胞的胞质呈弱嗜伊红性。核大而淡染,圆形或卵圆形,形态相当一致,因此类似上皮样细胞。可见血管球细胞从血管壁向肿瘤的纤维组织间质扩展,由网状纤维包绕。间质中有许多散在的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丰富的无髓神经纤维。还可发生粘液变性或透明变性。

多发性血管球瘤中局限型大多同单发性血管球瘤。泛发型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无结缔组织包膜,血管丰富,故也称为球状血管瘤。血管腔有单层扁平内皮细胞,但周围仅有1~3层血管球细胞,甚至部分血管壁周围无血管球细胞。在肿瘤间质中难以发现神经纤维。

三、免疫组化

血管球瘤标志物:EMA、CK、CD34、SMA、S-100。血管球瘤免疫组化对Vimentin及基膜成分染色阳性。

四、鉴别诊断

1、甲下血管球瘤应与骨疣、纤维瘤、黑色毒瘤等相鉴别;甲下以外部位应与神经纤维瘤和血管瘤相鉴别,鉴别要点为血管球瘤具有固定点疼痛及冷敏感性,病理检查可见大小一致的血管球细胞围绕血管壁排列。

2、单发性血管球瘤要与蓝痣、皮肤纤维瘤、甲下黑素瘤等鉴别;多发性血管球瘤应与平滑肌瘤、神经瘤血管外皮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蓝橡皮奶头痣综合征(BRBNS)等鉴别。

例如多发性血管球瘤需与蓝橡皮奶头痣综合征(BRBNS)相鉴别。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常为先天性,而本病常起病于儿童期;BRBNS常累及胃肠道,而本病很少累及胃肠道;组织病理学上本病可见特征性的血管球细胞,而BRBNS没有血管球细胞。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