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中国的“第二国歌”是哪一首吗?

 阿里山图书馆 2017-07-07

说到《茉莉花》,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首民歌了。关于它的文字记载,最早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也就是说,流传到今天,至少已经有 400 多年的历史了。

这首民歌最早起源于江苏的扬州,旋律非常的优美婉转,带有江南民歌的典型气质。而这样的气质,我认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茉莉花》的旋律线。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基本上采用“级近”的模式。所谓级近,就是音和音之间是挨着的,比如说 do - re、re - mi、sol -la 等等。这样的一种旋律进行,会给人一种平稳、亲切、柔和的感觉。

《茉莉花》的温婉气质,还来自于它的方言。大家都知道,《茉莉花》采用的是吴语方言。吴语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柔软,最细腻的一种方言了,也有所谓“吴侬软语”一说。

所以说,要想展现出《茉莉花》这首民歌独特的气质,最好不要用普通话去演唱,而是用吴语方言演唱。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段用吴语演唱的《茉莉花》。大家不妨在听的时候,细细的体察一下,方言对于这首歌曲风格形成的影响。

《茉莉花》虽然形成于扬州,但因为广受喜爱,所以也流传到中国各个地方,并且演化出很多不同的版本,形成一个庞大的《茉莉花》家族。
而各地的《茉莉花》,又受到不同方言和审美情趣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情趣。比如,在东北就流传着这样一首《茉莉花》。


可以感觉到,这首《茉莉花》的风格非常的高亢热烈,旋律也十分的明朗开阔,表现了东北人爽朗和大方的气质。这和它最早在扬州的版本,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差别。

由于《茉莉花》非常受欢迎,所以自然就成为了一首流行歌曲,以至于他后来甚至成为宗教音乐吸纳的一个对象。比方说,中国的佛教音乐当中,就用到了《茉莉花》的旋律。

为什么这首民歌会进入宗教音乐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如果用老百姓所熟知的曲调,去演唱宗教的经文,会更加便于大家记忆和掌握。

如在下面这首《普门颂》中,我们就可以听到茉莉花的旋律。我们可以感觉到,当它变成宗教音乐以后,被赋予了另外一种气质,那是一种庄重而平和的气质,也是一种来自于宗教的气氛。

事实上《茉莉花》的影响力,远不止来自于国内。早在 19 世纪末的时候,伴随着很多来华的欧美人的旅行的见闻和在华回忆录,《茉莉花》就已经被介绍到了世界上许多的国家。甚至被很多国外的作曲家,作为素材写进了他们的作品当中。

比方说最有名的,莫过于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曾经把这首民歌的旋律,写进了他的一部歌剧《图兰朵》中。大家想知道意大利人笔下的《茉莉花》是什么感觉吗?不妨也来听一听吧。

上面这个只是歌剧《图兰朵》当中的一个小片段。事实上,《茉莉花》的这个旋律,在这部歌剧当中的很多地方都有用到。它是作为女主人公,图兰朵公主的主导音调而出现的。

我想大家在刚才的片段里面,可以感觉到,在普契尼的笔下,茉莉花已经褪去了江南水乡的秀美,而被赋予了一种壮美的气质了。

从小小的扬州城出发,如今的《茉莉花》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民歌的代表,而誉满全球。

事实上,很多国外的朋友,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难怪它被评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