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刚柔劲的修炼

 沂蒙好布衣 2017-07-07

   近来工作一直较忙,未好好写些个人练太极拳的心得。昨天写的一小段太极拳日记,仅讲修炼太极拳并不复杂,只要有恒心,坚持3年早晚3套杨式85拳架的修炼,可以达到“有心求柔、无意成刚”的效果。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谈谈如何修炼“有心求柔,无意成刚”,供拳友们参考。

    一、盘拳架子要“松”。在盘拳过程中,动作要轻缓,呼吸自然,求得内外放松。保持拳架到位,动作要准确,要反复纠正形态动作,达到规范要求。盘拳子是“松”而不是“懈”,不是全然无力,这个力量一般是刚好支撑身体动作,否则身体肢体拉不开、没有放长,关节不能松开,不管练多久也。

    二、正确理解“松”的概念。太极拳的“松”是指全身上下的肌肉、关节、皮肤、骨节等外形上要松开,身体内部的各个器官、经络、血管等也要“松”。“松”是意念上“松”,意念要有“横向”、“纵向”的松开、打开,意识引导放松是要点。“松”与“紧”是相对的,“松”与“紧”是一个互变的过程,是修炼者对运动中的一种感受。在“松”过程中还有一个要求,人的情绪要平和、心宽,是松的基础,这点很要紧、很关键。

    三、如何达到“松”的途径。修炼者的肌肉、关节、骨节等要放松,身体的内气只有在松的状态下,内气聚集的效应才会显著。盘拳通过动作把人身的四肢、头、颈、腰锥等上下等放长、上下对拉,意识上保持“松开”。这样日久地盘拳,将会使身肢体处处松开。通过盘拳“松”的锻炼,促进了体内的血液循环,气血畅通,人身体原有的僵硬劲逐步化去,身体逐步由僵向松的方向转变。

    四、如何“松”走向“柔”。松是柔的必需条件,气血畅通,全身周流不息是至柔的动力,修炼者就逐步由“松”走向“柔”的状态。“柔”应理解为“韧”,有力度的、有弹性、有持久的韧性力,“柔”不是“软”,是更高质量的“松”的效果体现。

    五、如何由“柔”走向“刚”的途径。修炼人在达到“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意识作用,通过拳架引导,人体重心虚实的变换,加强意念引领,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里重点注意,要以人体交脊和两腰中心命门为轴心,理解为身体中心有一根空心的管子。吸气将内气引到交脊,呼气将内气贯到四肢的末端(手、脚),旋腰转膀,旋腰转脊,内缠、外缠动作反复,不断加强内气在身体里的贯通,打开气道,逐步提高了身体的弹性和韧性质量的棚劲,即为太极拳的刚。这时,修炼者的手臂极为棉软而又极为沉重,极为轻灵而又极为沉稳。这也就是修炼者达到了“有心求柔,无意求刚”的目标。

   六、其他修炼的几个要求:

   第一,修炼太极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保持“心静”状态。最好独自一人练拳,容易集中思想,效果较好。

   第二,要坚持修炼,架子要正确,不断修正动作,达到规范要求,最好有个明老师。

   第三,要坚信以上练法是正确的。不能今天这样练,明天又是另样练法,否则效果没有,白白浪费时间精力。

   第四,早晚两次修炼太极拳,每次3套以上。每次时间大约1小时。

   第五,坚持学习太极拳理论,勤写练拳心得体会,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功夫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