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阳明胃经

 GXF360 2017-07-07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孙立艳

胃经运行于我们人体前面,是一条比较长而且气血也比较多的经络。《黄帝内经》称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水谷”就是指人们吃喝的食物,胃具有接受容纳食物并且对其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胃,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即是储藏食物的粮仓,中医认为胃就像是粮仓的管理员,它能把人体摄入的食物按照酸、苦、甘、辛、咸等五味进行分类,例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脏六腑所需要的营养精微物质全都是从胃那里得到的。金元时期“补土派”代表人物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明确提出“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漕运之气;而百病生焉”。说的就是如果胃好,消化就好,生成的气血就足,脏腑就可得到气血滋养,人的身体就会硬朗;反之脾胃不好,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亏虚就不能维持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就没有足够力量抵抗病邪的侵袭,所以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小病小灾的也就不离身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对胃经的养护。

一 胃经循行

足阳明胃经在人体内是一条比较长的经络,它起于鼻旁,交会于鼻根,旁会于足太阳膀胱经,沿鼻外侧向下入上齿槽,转出挟口旁环绕口唇,然后返回至下颌出面动脉部,再沿下颌角上行至耳前,经颧弓上行,沿发际至额颅中部。由下颌角大迎穴前方分出支脉向下经颈动脉沿喉咙入缺盆、过膈肌。其主干(直行脉)由锁骨上窝下行过乳中,向下挟脐两旁入气冲穴,沿腿前侧外缘下行过足背至第2足趾外侧末端。

二 胃经病变

胃经若发生病变,人体就会出现头痛、脸色发黑、易出汗、鼻塞、流鼻血、口眼歪斜、唇生疮疹、咽喉肿痛、易疲倦、心神不安、颈酸痛、腹胀肠鸣,从大腿至膝、小腿、脚背疼痛,足中趾不能活动等病症。

三 对应经络

每日上午七至九点(辰时)足阳明胃经当令,本经络属胃,络脾,与喉咙、上齿、眼、鼻、耳、乳有联系。

四 胃经养生

《孙子·谋攻》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想养好胃经,就要了解胃的喜好,知道胃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做到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养胃才能事半功倍,那么,胃到底喜欢什么呢?

1.早餐一碗热粥——养胃

辰时(7:00-9:00)是人体阳气开始逐渐旺盛的时候,全身的气血流注于胃经,此时吃早餐最容易消化。中医认为脾胃的五行属性为土,土具有播种收获的特性,但是土只有温度适宜才可以化生万物。因此,辰时一定要吃温热的食物以激发胃经的阳气。胃经为多气多血的经络,《黄帝内经》认为“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辰时吃过多寒凉食物容易导致气血凝滞,会降低胃的消化能力。中医认为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腐熟水谷”,即食物进入胃后,通过胃的缓慢蠕动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胃的腐熟作用能将大块的食物分解成食糜,使其更容易化生气血。如果吃进去的食物本身就是温热的糊状物,自然会减轻胃的负担,更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医学入门》中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可见,清晨来一碗温热的稀粥,可以让人一整天都焕发神采。如果你嫌清粥味道寡淡,也可以在粥里加入适当的佐料,正如《健康粥歌》中所说:“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想皮肤好,米粥煮红枣;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但是想要使粥品养胃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一定要将粥煮得黏黏的,达到“水谷交融”的程度才好。

2.每餐细嚼慢咽——养胃

生活中有很多人吃饭特别快,几乎是囫囵吞枣的程度,其实这种吃饭方式最伤胃。胃在人体内是一个空腔器官,食物经过在口腔内的咀嚼后,在胃内短暂停留,经过胃的腐熟作用,随着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成食糜。如果经常吃生冷、黏腻、坚硬等不利于消化的食物,又不能细嚼慢咽,大块不易消化的食物一定会损伤胃的消化功能,降低胃的活力。另外,吃饭过快,咀嚼过于粗糙,既会导致食后胃部不适,还会使食物供应与人体消化酶的分泌不协调,使得食物消化的不充分。细嚼慢咽会使食物以最快的速度变成食糜,小分子的食糜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其实,细嚼慢咽的吃饭方式比食物本身更养胃。

3.饮食有法有度——养胃

唐代“药王”孙思邈活到102岁,他的养生秘笈之一就是吃饭应该“饥中饱、饱中饥”。也就是说感觉肚子饿的时候就吃,不要饿得太过分。吃的时候也不要吃的太饱,七八分饱就可以了,过饥过饱都会伤胃。另外,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把几种酒混合在一起喝,胃就不舒服,就容易出现问题。同样,我们的胃对于复杂食物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越复杂消化的越困难,越简单消化的越容易。那具体什么叫复杂呢?例如冷热食物混合吃,生的和熟的食物混合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放在一起就叫复杂。孙思邈就认为“食不宜杂”,说的就是吃到胃里的食物不要杂,简单的食物有利于胃经养生。

4.餐后适度走路——养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老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吃完饭马上去走一百步,因为餐后我们全身的气血都集中在胃肠消化食物,如果立刻运动势必会影响食物的消化。中医说“动而中节”,说的就是要把握好运动的度,一般餐后休息半小时,以适中的速度散步为宜,也可以边走边顺时针揉腹,走路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运动,对胃肠起到按摩作用,这样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对胃的消化能力是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的年龄、运动方式、时间及运动的量要因人制宜。

五 胃经要穴

1.足三里穴——调理脾胃

取穴手法

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该穴意指胃经气血盛是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穴取穴比较简单,我们膝盖骨下面有两个凹陷,外面的叫“犊鼻”,犊鼻穴下三寸(四根手指宽度)的位置,然后在膝盖下面胫骨旁边一中指,交叉点就是足三里穴。也可以用一只手的掌心按准膝盖的顶部,中指下伸的顶端,向外一横指即是。

功效主治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肌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高血压、冠心病、月经不调等证均有一定治疗作用。

按摩手法

两手手指指腹端垂直用力按压10~15分钟。或将手掌打开,握住腿部,用拇指按压10~15分钟。

2.丰隆穴——化痰除湿

取穴手法

先找到膝盖的外膝眼与外脚踝连线的中点,再找到小腿胫骨旁开两指宽的地方,这两点的交汇处就是丰隆穴。

功效主治

丰隆穴善调脾胃之气,具有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失眠、高血压、脑血管病后遗症、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等证。

按摩手法

将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端边按边揉,同时屈伸活动踝关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按摩丰隆穴5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