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养生需记三字经

 GXF360 2017-07-07
春季养生需记三字经

春季养生需记三字经

□孟昭群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开始,也是阳气生发,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时期。中医认为,养生要讲究顺应天时、地利,不同季节遵循不同养生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季养生重点是,要注意养护身体阳气,饮食上少酸多甘以养护脾胃。春季又是传染病流行、旧病易复发季节,因此要注意预防疾病。为此,春季养生简单归纳起来就是“三字经”:调情志,慎起居,重饮食,常运动,防疾病。

调情志:中医认为,春季对应的是肝,肝为“将军之官”,主怒,所以古人早就有了春季“戒忿”的说法。人发怒时,走的是“肝经”路线,不利于肝脏健康。因此,春天要特别注意调和情志,控制情绪,防止肝气郁结。春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老年人不要孤眠独坐,自生郁闷。凡事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改善不良情绪,戒郁怒以养性。要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春赏花,游山戏水,散步练功等,以此陶冶性情,使气血通畅,精神振奋,体力旺盛。

慎起居:春季的生活起居也需要特别谨慎,重点是注意预防风沙及“倒春寒”。早春之时,气温乍暖还寒,如同孩儿脸,说变就变,时常有寒潮来袭,所以衣着不可大意,棉衣不可顿减。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骤冷还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乘机“造访”。被褥也不可马上减薄,以符合“春捂”的养生之道。春天还宜晚睡早起,可到室外多活动,以促进新陈代谢。但值得提醒的是,因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退化,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甚至于迅猛起身。因为,老年人韧带组织较松弛,如果突然由卧位变为立位,不仅容易扭伤腰背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尤其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如果突然改变体位,还可能发生意外。因此,老年人醒来后,可在床上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关节,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再下床。

重饮食:春天饮食要遵守《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的原则。春天人体阳气应该与自然界阳气一同升发,故饮食宜适当多吃些既能温补阳气又能帮助阳气升发的食物。根据性味原理,应选择一些味辛性温、入肺经的饮食,这是因为温能补阳,辛能发阳,入肺经又可使皮毛汗孔打开(因为肺主皮毛),有助郁热发散。初春多风寒,辛温的食物能解除、驱散体表风寒邪气,更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如韭、蒜、葱、姜等。但对于阴虚或阳盛体质人群来说,不宜吃这些东西了;或有胃病人群,辛温食物对胃黏膜刺激较大,也要少吃或不吃。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有利于脾胃调养。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因春季肝气旺,会影响到脾胃,易现脾胃虚弱症状,倘若酸味食物吃多了,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调养要选择甘温之品,忌酸涩之物。再者,饮食要讲究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春季是蔬菜淡季,但野菜和山菜生长期往往早于蔬菜,并含有丰富维生素,故可适量食用。

常运动:春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常运动多锻炼,会增强体质与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令人神清气爽,思维敏捷,不易疲劳,驱走春困。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适宜户外活动,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以运动后精力充沛、身体轻松、舒服为度。一般可选择简单易行的活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踏青以及放风筝、荡秋千、广场舞等。

防疾病:春季养生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避免罹患传染病。春天细菌、病毒易于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流脑、肺炎、肝炎、麻疹、猩红热、百日咳、腮腺炎、菌痢等疾病,甚至会出现流行,一些旧病、老年病也易在春季复发。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讲究卫生,饭前饭后用洗手液正确洗手,预防病从手入。多喝温开水,每天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2500毫升,以预防上火给身体机能造成不平衡而引发疾病。要勤洗晒衣被、枕头等,有利于除虫灭菌。每日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增强抗病能力。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少接触过敏源,注意避免疾病传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